《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的成功,⽽且在报告⽂学创作的艺术⼿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度⼏近出神⼊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积累
1.《红星照耀中国》⼀书的原名是《西⾏漫记》,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_埃德加·斯诺_的著作,可以说,他是第⼀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_⽑泽东_、第⼀个采访红区的西⽅记者。
2.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泽东外,还有_朱德_、__周恩来__、_彭德怀_、_贺龙_、_刘志丹_、_徐海东_等。他描述了他们的⾔谈举⽌,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的原因。3.⽑泽东认为中国⼈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中国结成__抗⽇民族统⼀战线__,⼆是全世界结成反⽇统⼀战线,三是⽬前在⽇本帝国主义势⼒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民__采取⾰命⾏动_。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乐观、_豁达_、勇敢、_率真_、__⼤公⽆私_。
5.第⼀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和国民党接受两⼤⾰命原则。第⼀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_反帝政策_,第⼆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_反封建反军阀政策_。
6.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惊⼈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__西安事变_,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_张学良_和当时任职国民⾰命军第⼗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_杨虎城_于1936年12⽉12⽇,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_蒋中正_,⽬的是“停⽌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导致了第⼆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
7.在斯诺的笔下,⽑泽东主席是个⾮常精明⽽⼜_博学多才__的知识分⼦,是个天才的_军事家和政治战略_家,代表了_中国⼈民⼤众_的迫切要求,是个苏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的⼈,⽣活_简朴_,廉洁奉公,能_吃苦耐劳_,⾝体像铁打的。
8.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当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采取的政策有:_解放思想__,消除愚昧⽆知;培训教师,_组建学校_,实施⼤众化的教育;建⽴专业的学校;编著_字典_成效,使苏区的⽂盲⼤幅地降低;使苏区⼈民的思想有很⼤的转变、提⾼,为社会培养了不同⽅⾯、不同层次的⼈才。
9.在井冈⼭时期,红军给战⼠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是_⾏动_听指挥;⼆是不拿_贫农__⼀点东西;三是打⼟豪要_归公_。
10.《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在于,通过⼀个外国⼈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共产党和红军__的真实情况,使西⽅⼈第⼀次了解到_中国共产党⼈_的真实⽣活。其意义还在于深⼊分析和探究了“_红⾊中国_”产⽣、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__中国⾰命__做了客观的评价。
红星照耀中国重要考点
⼀、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迁移是历史上最⼤的⼀次流动的武装宣传。”⽂中的“⼤迁移”是指(D)
A、国民⾰命军北伐B、朱、⽑红军会师井冈⼭C、北⽅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农红军万⾥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迁移是历史上最⼤的⼀次流动的武装宣传。”⽂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A、国民⾰命军出师北伐,扩⼤了⾰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C、⼯农红军的万⾥长征,成为“⾰命的播种机”D、刘邓⼤军千⾥跃进⼤别⼭,开辟了⾰命根据地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书以纪实性⼿法向西⽅国家⼤量介绍了红⾊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
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的希望,令⼈惊诧的⾰命乐观情绪,像⼀把⽕焰,贯穿着这⼀切,他们⽆论在⼈⼒⾯前,或者在⼤⾃然⾯前,上帝⾯前,死亡⾯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事件的评价(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战争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写道:“在西安进⾏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得也⼗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争⼀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A、⼋⼀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事变D、七七事变⼆、简答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地,取消⾼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的,上⾯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每村各选代表若⼲⼈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直到苏维埃代表⼤会的代表。凡年满⼗六岁的,普遍有选举权。3、苏维埃⾰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乡苏维埃下⾯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地、卫⽣、游击队训练、⾰命防御、扩⼤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等等委员会,由乡苏维埃指派。
苏维埃的每⼀分⽀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直到负责统⼀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作做怎样的批⽰?
答:进⾏⼴泛的宣传,争取农民⾃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6、在来到中国进⾏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答:埃德加?斯诺《西⾏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漫记》,哈⾥森?福尔曼《北⾏漫记》。7、⽑泽东认为中国⼈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结成抗⽇民族统⼀战线;第⼆,全世界结成反⽇统⼀战线;第三,⽬前在⽇本帝国主义势⼒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民采取⾰命⾏动。
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共爬过18座⼭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商⼈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群众经济政治⽔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11、简述《西⾏漫记》⼀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部⽂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10⽉在我国西北⾰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的陕⽢宁边区)进⾏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物形象。1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贺龙是个⼤个⼦,像只⽼虎⼀样强壮有⼒。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百⾥外的地⽅,地主⼠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也是如此,因为他以⾏军神出⿁没著称。
14、简述《西⾏漫记》⼀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公⽆私,他唯⼀的个⼈⾐服,就是这件⽤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他为这件战利品⽽孩⼦⽓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顶,不仅表现彭德怀⾝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名统率⼤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15、朱德妻⼦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天性极端温和;⼆、对⼀切⼤⼩事情都⼗分负责;三、喜欢跟⼀般战⽃员⽣活打成⼀⽚,经常和他们谈话。16、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的认识。
答:①.他们所打的“⼟匪”实际上是由抗⽇爱国的能⼲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年;③⼀边同红军打仗,⼀边要抗⽇是不可能的;④⽽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毫不相⼲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崩⽡解。17、红军的11项纪律有哪些?
答:1.⾏动听指挥;2不拿贫民⼀点东西;3打⼟豪要归公;4上门板;5捆铺草;6对⽼百姓要和⽓,要随时帮助他们;7借东西要还;8损坏东西要赔;9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买东西要付钱;11要讲卫⽣,盖厕所离住家要远。20、游击战为什么在有些地⽅发展很快,成为了政治⼒量,⽽在别的地⽅却很容易遭到迅速的镇压?
答:1.中国的游击战只有在共产党的⾰命领导下才能取胜,因为只有共产党有决⼼、有能⼒满⾜农民的要求,了解在农民中间进⾏深⼊、⼴泛、经常的政治和组织⼯作的必要性,能够实现它宣传的诺⾔。
21、游击队的实际战地领导必须坚决果断、勇敢⽆畏。没有这些领导品质,游击战不但不能发展,⽽且在反动派的进攻下⼀定会衰亡。
22、第⼀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第⼀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和国民党接受两⼤⾰命原则。第⼀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命⾏动收复政治上、领⼟上和经济上的全部民权。
第⼆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为这必须是民主性质的。
23、中国⼈民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本的军队?
答:第⼀,中国结成抗⽇民族统⼀战线;第⼆,全世界结成反⽇统⼀战线;第三,⽬前在⽇本帝国主义势⼒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民采取⾰命⾏动。
24、红军在井冈⼭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号是什么?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26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不能说是溃退?
答:红军的西北长征是⼀场战略撤退⽽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的地,其核⼼⼒量仍完整⽆损,其军⼼⼠⽓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如往昔。
共产党⼈认为,⽽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前线进军,⽽这是⼀个⾮常重要的⼼⾥因素。
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涣散的溃退变成⼀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疑是他们⼤转移的第⼆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27、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惊⼈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向”,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惊⼈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称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命军第⼗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12⽇,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的是“停⽌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剿共⼀致抗⽇的主张,导致了第⼆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
28、简述斯诺怎样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匪的经历?答: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的。因为在中国,⼀个⼈青年时当过⼟匪,往往表⽰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翻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的爱国志⼠,都曾⼀度被⼈贴上⼟匪的标签。
杨将军反正在⼤多数外国传教⼠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个坏⼈。他的⾰命历史,说明他原来是个粗鲁的农民,可能⼀度有过崇⾼的梦想,要⼤⼤改变⾃⼰的世界,但是他掌握了权利以后,却也没有找到什么办法。29、简述⼀下“⽩匪”与“⾚匪”的含义?
答案提⽰:⽩匪,⽤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个有机部分进⾏活动的。
⾚匪⽤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30、简述⼀下周恩来⾛上⾰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个⼤官僚家庭的⼉⼦,从⼩就表现出突出的⽂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学转到了别的地⽅去了。
第⼀次⾰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运动中,他作为学⽣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会和,准备发动国民⾰命。
并与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1926.1927年进⾏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发动了他⾃⼰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周恩来被列⼊头号⿊名单。⼏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红⾊队伍。31、简述斯诺听到的的贺龙的⾰命经历?
答:他是个⼤个⼦,像只⽼虎⼀样强壮有⼒。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贺龙在当时是⼀个⼟匪头⼦,在哥⽼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去。
贺龙是1927年南昌⼋⼀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了⼀个苏区。32、在紧急状态下,苏区教育制度分为哪三部分?
答:第⼀部分是学校,都是苏维埃办的;第⼆部分是军队,是红军办的;第三部分是社会,是共产党各组织办的。33、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1)能跟战⼠共同⽣活,密切接触,因⽽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切;3)细⼼处理⼀切,亲⾃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切⾓度对敌⼈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34、简答:1936年9⽉彭德怀部队向黄河西移的原因.
答:⾸先是扩⼤和发展我们的苏区;第⼆是配合⼆、四⽅⾯军的调动和前进;第三是消除马鸿逵和马鸿斌在地⽅的影响,同他们的部队直接形成统⼀战线。
36、共产党⿎动推翻“国民党⾛狗”和“伊斯兰教叛徒”向回民提出的诺⾔.取消⼀切苛捐杂税;协助成⽴回民⾃治政府;取缔征兵;取消⽋债;保护回族⽂化;保证各派宗教⾃由;协助创建和武装回民抗⽇军。37、《西⾏漫记》⼜译名为什么?为什么中译名不选《西⾏漫记》?
答:《西⾏漫记》⼜译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产党进⾏镇压。在如此⽩⾊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漫记》作为掩护。38、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作?
答: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疫流⾏,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39、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过⼤饥荒的原因是什么?答: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鸦⽚闻名。西北曾经的⼤饥荒也和鸦⽚的种植有关。
当时军阀强迫农民种植鸦⽚,最好的⼟地都种上了鸦⽚,⼀遇到⼲旱的年头,西北主要的粮⾷作物就严重短缺,饥荒就不可避免。
第⼆原则是要求在国内实⾏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活。42、介绍《西⾏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答: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和印刷学徒,⼤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是⾸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的⼈之⼀,也是在红⾊区域进⾏采访的第⼀个西⽅新闻记者。
在他的⼀⽣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他所写的《西⾏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43、为什么《西⾏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答:《西⾏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区域的第⼀本著作,初版除了有关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了尼姆.威尔斯的笔记材料外,都是他亲⾃采访的第⼀⼿资料.更重要的是斯诺西北之⾏,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转变的开端。由于斯诺的惊⼈的洞察⼒和锐敏的分析⼒,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
正如他⾃⼰所说,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说,这些故事是中国⾰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这些是⼈类历史本⾝的丰富⽽灿烂的精华。
44、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战线建议的合理可⾏的?
答:(1)被共产党打了败仗后,成千上万的东北兵投向了红军,被俘虏的东北军将领被释放后,对红军有诚意要停⽌内战,⽤和平民主⽅法统⼀中国的想法很赞赏;(2)东北军全军都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3)张学良本⼈也受到强烈的左倾影响;(4)王牧师给张学良带了⼀个谈判⽅案,张学良⼜见了周恩来,经过长时间的详细讨论,张学良相信了红军的诚意,相信国内统⼀战线建议的合理可⾏。
47、《西⾏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48、在斯诺的笔下,⽑泽东是什么样的⼈?
答:第⼀:⽑主席是个⾮常精明⽽⼜博学多才的知识分⼦;第⼆:⽑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主席代表了中国⼈民⼤众的迫切要求;第四:⽑主席是个苏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的⼈;第五:⽑主席⽣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体像铁打的。
49、斯诺认为“⽑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条⾎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是因为苏维埃⼈民及其基本⼲部的伟⼤的技巧、英勇、坚决和⼏乎是超⼈的忍耐⼒和⾰命的热忱;第三:⾰命⼲部中的⼈才特别精⼲、英勇和忠诚。
50、斯诺第⼀次由周恩来引见⽑泽东之后,对⽑泽东的第⼀印象是什么?答:⽑主席“是个⾯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物。个⼦⾼出⼀般的中国⼈,背有些驼,⼀头浓密的⿊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梁很⾼,颧⾻突出。
我在⼀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个⾮常精明的知识分⼦的⾯孔??”51、简述《西⾏漫记》畅销的原因?
答:第⼀:《西⾏漫记》是⼀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学佳作。真实是他畅销不衰富有魅⼒的⾸要和基本因素;第⼆:《西⾏漫记》以作者⾃⼰陕北之⾏的经历为线索,⽤丰富的事实材料进⾏全⾯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胜的能⼒;第三:《西⾏漫记》是⼀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
书中充满激情的政论是他富有魅⼒畅销不衰的另⼀因素;第四:《西⾏漫记》所特有的⽂学⼿法及由此产⽣的艺术感染⼒也使得其畅销不衰。
54、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个统⼀的纲领是什么?
答:为实现⼟地⾰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争。55、1927-1937年的⼗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
答:对外不实⾏反帝政策,对内不实⾏⼟地⾰命,中国的民族独⽴和民主政治是⽆法实现的。59、红军游击战的⼝号?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60、在井刚⼭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动听指挥;第⼆,打⼟豪款⼦要归公;第三,不拿⽼百姓⼀个红薯。61、1928年,⽑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添了⼋项是什么?,
答:⼀、上门板;⼆、捆铺草;三、说话和⽓;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七、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盖厕所离家要远
63、中国⼈民消耗和打败⽇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结成抗⽇民族统⼀战线.全世界结成反⽇统⼀战线⽬前在⽇本帝国主义势⼒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民采取⾰命⾏动。
64、红军在“第⼀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
答:⼀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起来了。清算了李⽴三路线。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AB团(刘铁超)及其他现⾏反⾰命分⼦。
65、蒋介⽯对红军进⾏了⼏次“围剿”,战绩如何?答:五次,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66、国共第⼀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1924—1927年,政治基础是孙中⼭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的新三民主义。68、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联共抗⽇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12⽇,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切内战等⼋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接受联共抗⽇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起了巨⼤的促进作⽤。73、游击战取得成功需要的基本条件?⽆畏、迅速、计划周密、机动、保密、⾏动神出⿁没和坚决果断。75、简述《西⾏漫记》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把⼴⼤⼈民的根本利益看得⾼于⼀切,坚定⾰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主,实事求是,⼀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民群众,同⼈民群众⽣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的精神。85、斯诺⼈⽂周恩来是个“狂热”分⼦的原因是什么?
答: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哲学;⽆可⽐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私的忠于⼀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88、《西⾏漫记》⼀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1)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只有⼀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背⾯印红军的宣传品。
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的回答逗得哈哈⼤笑,开玩笑叫作者⼤⿐⼦,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2)彭德怀⼤公⽆私,他唯⼀的个⼈⾐服,就是这件⽤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他为这件战利品⽽孩⼦⽓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3)“兔⼦⼀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顶,不仅表现彭德怀⾝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名统率⼤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91、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泽东⼼中,建⽴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是哪三本?答:《共产党宣⾔》,陈望道议,这是⽤中⽂出版的第⼀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94、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有着怎样的精神⾯貌?
答案:冒险、探索、发现、勇⽓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的希望、令⼈惊诧的⾰命乐观情绪,像⼀把烈焰,贯穿着这⼀切。97、简述西⾏漫记主要描写的内容。
《西⾏漫记》描绘了充满⽣机与活⼒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争,以及他们的领袖⼈物的伟⼤⽽平凡的精神风貌。99、红军为什么进⾏长征?
红军长征,是在抗⽇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的,也是在党和红军⾯临⽣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的。
101、试述西⾏漫记写作的意义。
答:1、使西⽅⼈第⼀次全⾯客观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活,以及中国共产⼈所领导的解放区的蓬勃景象。2、第⼀次为西⽅⼈全⾯客观的剖析了中国⽆产阶级⾰命爆发的原因。104、红军⼤学有哪些独特⽆⼆的地⽅?(林彪)
答:它的校长是⼀个28岁的指导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次败仗。
红军⼤学⾃称有⼀个班的学员全是⽼战⼠,平均年龄是27岁,平均每⼈有⼋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由于“纸荒”⽽不得不把敌⼈的传单翻过来当做课堂笔记本使⽤。
每个学员的教育费⽤,包括伙⾷、⾐着、⼀切在校开⽀,每⽉不到15银洋,或是把那些⿍⿍⼤名的学员的⾸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200万元。
108、第⼀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
答: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是什么“⽆知⼟匪”、“强盗”和其他爱⽤的骂⼈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109、在斯诺眼中⽑泽东是什么样的⼈?
答:1.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2.他有着南⽅⼈“爱辣”的癖好。
3.个⼈⾃尊⼼强,有必要时候当机⽴断的魄⼒。
4.⽑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惊⼈的熟悉。5.⽑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6.他⾝上没有可以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7热爱⼯作且有强健的体魄。8.有深邃感情的⼈。9他的话真诚⽼实。
116、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
对外实⾏反帝政策,对内实⾏⼟地⾰命,实现中国民族独⽴和民主政治。121、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列举四⼈)
答案:⽑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122、红军剧社的作⽤?
答案:在于唤起农村中的亿万⼈民,使他们意识到⾃⼰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权意识123、为什么说苏区是个理想之地?
答案:要点,没有剥削、压迫,⼈⼈平等,⼈与⼈和睦相处,全国⼀⽚乌云的情况下,这⾥独存光明。127、西⾏漫记⼀共分⼏篇?分别是什么?
答案:?是探寻红⾊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④⼀个共产党员的由来⑤长征⑥红星在西北⑦去前线的路上⑧同红军在⼀起⑨同红军在⼀起续⑩战争与和平⑾回到保安⑿⼜是⽩⾊世界
129、在“去西安的慢车”中作者登上了⼀列破败不堪的⽕车,为什么作者会觉得⾝上不舒服但是却⼜⾮常的兴奋?答:1.之所以不舒服是因为,他⾝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切预防针。
2.之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作者⾯前的这次旅⾏是要去探索⼀个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的地⽅,是到“红⾊中国”。
130、在斯诺看来,⽑泽东是个“令⼈感兴趣⽽复杂的⼈”。主要表现在哪⾥?
答: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信念;说话平易,⽣活简朴;机智和⽼练、世故。131、红军的三项守则是什么?
答:第⼀,对敌⼈要⽃争到死第⼆:要武装群众第三:要筹款帮助⽃争132、哪三本书建⽴了⽑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答:1.《共产党宣⾔》《阶级⽃争》《社会主义史》139、⼀九⼀⼀年第⼀次⾰命的“精神之⽗”是哪两个⼈?答:康有为梁启超
141、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溃退?
答: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的地,其核⼼⼒量仍完整⽆损,其军⼼⼠⽓和政治⼒量的坚强显然⼀如往昔。
145、斯诺眼中的红军剧社是什么样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红军剧社更有⼒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由于不断地改换节⽬,⼏乎每天变更活报剧,许多军事、政治、经济、社会上的新问题都成了演戏的材料,农民是不易轻信的,许多怀疑和问题就都⽤他们所容易理解的幽默⽅式加以解答。
红军占领⼀个地⽅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量传播⾰命思想,进⾏反宣传,争取⼈民的信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