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1,简述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程度大小: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好
(3)记忆材料的时间与材料的重要性
(4)识记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先快后慢,学习内容的保持量随时间减少。
(6)学习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
2,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动力的作
1
用:
(1)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精神;
(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激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价值;
(4)美育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有助于学生劳动观念的树立与技能的形成。
总之,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它与其他各育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简述班主任组织和培育良好班集体的方法。
参考答案
(1)确定集体目标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3)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2
1,一次,李老师在课堂上正在讲课,突然,一只小麻雀飞来,肆无忌惮地站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它,甚至有的同学按捺不住,想跑去捉它。此时,李老师便转换了话题,出了一副对联,并提出谁先对出来,期中考试多加5分。同学们一听马上回过头来,显得激情洋溢。李老师接着说:“上联是‘一只麻雀鸣窗台’。”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人对出“满室学生看窗外”……“还有更好的对法,这就留同学们下课思考,现在言归正传……”
问题:
(1)评析李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10分)
(2)教师处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应遵循哪些原则?(10分)
参考答案
(1)首先,从课堂教学影响上来看,李老师并没有板着面孔批评学生,而是将“麻雀鸣”和杜甫的《绝句》联系起来,再和对联知识联系起来,巧妙地将课堂干扰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其次,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李老师机智应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育理念。
(2)教师处理突发事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班主任要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
3
②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③有效性原则。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一定要考虑所用方法和措施的效果,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
④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
⑤冷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对于有些突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察,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4,以下是两位老师对同一名学生写的操行评语:
评语一:该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时迟到,有时不按时交作业,成绩较差,在清洁卫生活动中表现还算积极,与老师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评语二:你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能配合体育委员参加工作,对班长的工作也能大力协助和支持,很好地履行卫生委员的职责,受到好评。在学习方面,主观上想努力,但力度不够,成绩尚不够理想,希望进一步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力争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学业方面得到更大进步。
问题:
(1)试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评析两位老师撰写的评语(10分)
4
(2)谈谈教师撰写操行评语时应注意的事项。(10分)
参考答案
(1)评语一用“该生”一词起始,显然属于传统式的评语,虽在评语中提到了学生表现良好的一面,但用语生硬,提出缺点较多,且未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能达到鼓励学生的效果,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比评语一,评语二的用词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评价理念符合激励性评价理念,更能突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评语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在肯定之余提出合理的批评,并给出建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操行评语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终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客观地给学生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在撰写操行评语时应注意:①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全貌、特点、趋向;②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其不足,并指明努力方向;③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造成家长误解。
5,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5
6
7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8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4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16分)
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行为举止为线索,随着作者对青年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专注勤奋、画技高超的聋哑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两大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如运用“老是”“呆呆地”“静静地”写青年看鱼时的专注;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情感浓郁,读来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通过正侧面的描写,表达了对青年勤奋执著精神的敬佩赞美之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耐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9
并摘抄精彩语句。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敬佩赞美之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②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纸上”与“游到我的心里”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3)【导入环节设计】
师:同学们,鱼儿生活在哪里?(河、湖、大海)所以,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课文,大家来看。(教师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预设】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预设】生: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10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如果鱼能游到纸上,它又是怎么游到纸上,又是谁让它游到了纸上的呢?相信大家也有同样的疑问。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一起来寻找答案。(学生认真阅读)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源于师生共同的心声,潜藏着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利用课题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并突出了“游”而非“画”对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讨论,从而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找寻答案。这样的导入既能形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有益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纠错
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1
12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14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16分)
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咏鹅》是黄国群为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同名诗谱写的歌曲。它描写了儿童眼中鹅的可爱形象,诗句充满童趣。 歌曲《咏鹅》是一首2/4拍,五声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作品。两个乐段之间以模仿鹅的叫声来衔接,表现了白鹅的顽皮、可爱。第二段一开始就提高了五度,曲调流畅,多在高音区回旋,充分表现了儿童看到美丽的大白鹅时兴奋、快乐的心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学习歌曲《咏鹅》,背唱歌曲;②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③明确休止符在歌曲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器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②通过打节拍、创编表演等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对歌唱感兴趣,并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能学会歌曲《咏鹅》,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②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乐于去发现生活中会唱歌的动物。【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用无限的想象力来来表现《咏鹅》的情境。
教学难点: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3)【导入环节设计】
弹奏《咏鹅》前半段旋律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画一画,看能不能把这只可爱的小动物画出来?
教师带领学生画旋律线
师:我们这位新朋友有点含蓄,那就让我再猜一个谜语,把它请出来吧!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脚蹬红靴子,唱起歌儿伸脖子。
学生回答:鹅
师:很好,我们的新朋友就是一只在水里玩耍的大白鹅。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画一画吧。(再次弹奏前半段旋律,将白鹅图片贴在旋律线下,并引导学生跟唱)
14
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古诗了,那么,你们看到这只大白鹅,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生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嬉戏、悠闲自在的情景。接下来听老师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区别(按照歌曲节奏读)
师生一起按节奏畅读古诗《咏鹅》
【设计意图】低年级小学生节奏感、韵律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热情好动,希望参与,渴望交流,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并且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唐诗。因此,通过谜语导入引出鹅的形象,接近学生生活经验;以温故导入,将回忆古诗与音乐旋律结合起来,体会诗的意境情境。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从有韵律的诵读过程中,使诗的语言活起来,富有画面感,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为后续创作教学奠定良好的想象基础。
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
参考答案
(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人类知识的动态性、情境性和主观性,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不断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中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2)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
15
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8,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新生儿与青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
(2)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3)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与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4)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不均衡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它是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9,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其内容有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等。课外活动因其
16
自身特点,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10,材料:
某班有个名叫张亮的9岁小男孩,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是全班捉弄的对象。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做游戏动作不协调,诸如此类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学的取笑。每当张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会非常伤心,甚至上课时也会哭泣。
有一天,张亮没来上学。班主任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论一下班级里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听到老师说这是一个“问题”时,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华老师解释说:“有的人得过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我不知道,如果你们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还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一片安静。华老师说话的语气不愠不火,充满了关爱。
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小明和小刚取笑张亮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过。”
小明马上应道:“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17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有些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上看问题。冬冬说:“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丽丽提出了“公平”问题:“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张亮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
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讨论,但华老师没有作任何总结就结束了。第二天,张亮回到学校,有好几个学生主动上前帮他拉夹克拉链。课间休息时,张亮和大家玩游戏,竟然赢了三回。日子一天天过去,取笑人的现象再没有发生。
问题:
(1)评析材料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10分)
(2)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10分
参考答案
(1)第一,华老师组织了多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如:给学生讲解小儿麻痹症患者动作困难的原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残疾人的处境和心情,启发学生改正取笑、捉弄残疾同伴的习惯,学会理解、同情、善待弱小。
第二,华老师配合使用了多种方法教育学生。首先,说理教育的方法。她向学生具体解释了张亮动作笨拙的原因,但没有直接对学生采取道德劝诫,而是循循善诱。其次,移情理解的方法。华老师鼓励和启发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看问题。最后,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第三,课堂中呈现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华老师发现
18
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运用权威教训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运用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解决问题。
(2)第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打好基础。第二,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抓好若干个第一使行为有个好开端。第三,培养全班学生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第四,恰当地运用各种强化手段。如严格管理,合适奖励,活动强化。第五,班主任本身要有良好作风。
11,材料:
习题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最后排,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徐老师发现丁丁在开小差,就走到了他座位旁边,把变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最爱的一种玩具,必须会玩那种玩具,并且把玩的过程说清楚,写清楚,下面请丁丁说一说变形金刚怎么玩。”丁丁立刻认真地跟大家讲了起来。
问题:
(1)试评析徐老师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做法。(10分)
(2)简述面对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10分)
参考答案
(1)徐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学机智,正确运用了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纠正了丁丁的问题行为,并且促进了课堂的有序进行。
19
首先,徐老师通过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实现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用一种温和亲切又不失机智的方式纠正了丁丁的问题行为。
其次,徐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让丁丁参与进来,以纠正其问题行为,并维护了课堂的有序进行。
(2)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教师要减少和控制问题行为,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着手:
首先,运用先入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这一点可以通过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和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等方式进行。
其次,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这一策略的运用,一是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比如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替代强化等方式;二是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如暗示、创设情境、转移注意和消退等方式。
再次,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转变要坚持奖励多于惩罚原则、一致性原则和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原则。
12,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0
21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22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8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环节。(22分)
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课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够仿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新授环节设计
一、整体感知,合作识字
23
1.大家看到课文下面的“苹果”了吗?“苹果”里的“生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面等着你去寻找呢!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生字宝宝”,拼一拼,圈一圈,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1)你认识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2)指名认读。
(3)开火车认读。
(4)帮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游戏)。
(5)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二、朗读课文,感悟秋天
1.多媒体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幅秋天的图画画的是哪里?画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画的是山野(板书:山野)
3.课件出示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24
(1)指名读;评议:你听出了什么?(高兴、快乐)
(2)指导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句子。
4.多么美丽的山野啊!是什么让山野变得那么美呢?山野上有什么?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板书)
(2)课件出示秋天的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图片,直观认识,感受秋天的美好。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介绍一下吗?
(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找到的,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5)指名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点拨、理解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抓住颜色的词语,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6)配合动作“挂、露、翻、举”读一读。
(7)比赛读,看谁把山野读得美!
8.同桌比一比,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25
9.试着把这几个句子背一背。
三、再读课文,感悟喜悦
1.秋天的山野,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兴奋,我们喜悦!但是你知道吗?有人比我们更兴奋,更喜悦。因为,这美丽的图画正是他们描绘出来的。
2.继续往下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是谁呢?
(4)根据学生找到的,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5)指名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点拨、理解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抓住颜色的词语,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6)配合动作“挂、露、翻、举”读一读。
(7)比赛读,看谁把山野读得美!
8.同桌比一比,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9.试着把这几个句子背一背。
26
三、再读课文,感悟喜悦
1.秋天的山野,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兴奋,我们喜悦!但是你知道吗?有人比我们更兴奋,更喜悦。因为,这美丽的图画正是他们描绘出来的。
2.继续往下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是谁呢?
3.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句子)
(2)看,蓝天上的大雁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3)理解“勤劳”,知道有人们的勤劳才有山野的丰收。
(4)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4.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句子。
13,,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参考答案
【解析】
27
(1)教师促成的纪律。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
(2)集体促成的纪律。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就出现了。
14,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解析】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成为小学生最主要的需要,这些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通过集体活动,儿童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产生了集体荣誉感;同伴交往的增加、同伴交往的深入,使儿童产生了友谊感。此外,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的不断发展也在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8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15,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解析】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9
(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16,材料:
王老师正在上小学四年级语文课《青蛙和蛇》,在教学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和即将下课之际,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王老师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冬天来了,牛、狼等动物都会换上厚厚的毛以抵御寒冬,而青蛙和蛇为什么却要躲起来?”话音刚落,小张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知道,因为青蛙和蛇没有衣服,怕冷。”王老师听后很不高兴地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其他同学谁知道?”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沉默一片。恰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起,王老师只好说:“我告诉你们,因为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需要冬眠,下课。”
问题:
(1)请结合本材料对王老师的得失进行教学分析与评价。(8分)
(2)结合本材料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性原则?(12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王老师在课程结束时采用拓展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教学行为;但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采取教育机智做到因材施教,也违背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2)作为教学过程。应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启
30
发性教学原则。
首先,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材料中的王老师应该将问题设置得更具有开放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的王老师不应该立即否定学生的答案,而应该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进一步引导学生。
再次.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王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发扬教学民主。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并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和质疑。
17,材料:
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题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解毫无进展。
“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
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
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
31
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
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
最后,小杨自己解出了这道题。
问题:请分析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参考答案】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问题,然后他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题,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明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取得不小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
(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案例中,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案例中的老师引导学生把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
32
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18,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鹿的玫瑰花
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过了些日子.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就在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这时,一只黄莺飞来了。她说:“小鹿,我见过你家那些红玫瑰,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我就想唱歌。”
一阵微风吹来,说:“小鹿,我闻过你家的玫瑰花,可香了!我带着它的香味吹过森林,大伙儿都夸我是‘玫瑰香风’呢!”
小鹿高兴地笑了.说:“原来我栽的玫瑰是红色的,它们很美丽,还散发着香味。谢谢你们告诉了我。”
33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阅读教学环节。 (20分)
【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
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语言精美,情节曲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l2个字。积累“抽出、浓密、散发”等词语;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识记、同学交流、游戏巩固等多种形式,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新词的音、形、义;在“分角色朗读”与“演一演”的活动中,体会小鹿的心情,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鸣。
3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小鹿的玫瑰为什么没有白栽”,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获得快乐。
(3)阅读教学环节设计
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由读故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
2.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3.感知课文内容: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出示鹿弟弟说的两句话.学生质疑:读了鹿弟弟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
二、研读课文.重点体会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2.重点体会:(1)他常常去松土、浇水。(2)(出示玫瑰花骨朵图片)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让我们和小鹿一起数,1、2、3……总共有32个,此时此刻小鹿心里正在想什么?(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3.(多媒体课件演示玫瑰花的长大过程)练习用“渐渐地”说话。
35
4.引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引导想象:
(1)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
(2)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往门外走时。心里盼望的是什么?
(3)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他怎么想的?心情怎样?
5.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小鹿焦急、失望的心情。所以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指导学生带着鹿弟弟惋惜的语气读读鹿弟弟说的话。
三、学习课文,重点体会为什么鹿弟弟说玫瑰花没白栽
1.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默读课文5~8自然段。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汇报交流,重点指导学生想象说话。
(1)黄莺飞来了,小黄莺,你会怎样地对小鹿说呢?你为什么见到玫瑰就想唱歌呀?
(2)微风吹来了,当你的玫瑰香风吹过森林每一个角落,大家是怎么说的?
36
(3)听了黄莺和微风的话,很多小伙伴也赶来了。有谁?会对小鹿说什么呢?创设情境,说话练习。
(4)小鹿,听了大家的话,此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原来,小鹿的玫瑰花给那么多人带来了快乐。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生根、发芽了。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小鹿也感到了快乐。
4.刚才还在替哥哥感到惋惜的鹿弟弟这下也很高兴,一起高兴地读读鹿弟弟的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学到这里.你怎么想的?
2.教师总结: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它的玫瑰给大家带来了美丽、芳香、快乐,带来了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这就看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别人创造美好幸福,自己也同样得到快乐、幸福。
19,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37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教材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5分)
(2)若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请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
38
【参考答案】
(1)通过本教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
知识技能: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理解1秒、1分的时间观念,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在体会和理解1秒、1分的时间观念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通过体会和理解1秒、1分的时间观念,能够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在参与数学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1分=60秒,体会1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体验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
39
懂得应该珍惜时间、时间宝贵等观念。
(3)导人环节设计:
教师播放跨年晚会中观众数倒计时的影像,引出本课课题:同学们,当新年的钟声就要响起,观众们:“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师:当时间较短时,我们常用秒,秒是比分还要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秒。再去看看秒和分、时都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时分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在导入环节让同学们数倒计时,体会秒的时间观念。)
2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40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举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至少四种)。(10分)
(2)若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需要包含一个情境导人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41
(1)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运用实物创设情境;运用图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运用语言描绘情境;运用生活素材创造情境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懂、会说句子Where is my…?及其答语It’s in/on/under…;能在生活中运用句子提问回答物体所在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学生能够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正确放置物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学环节设计
Step l Warm-up and Lead-in(热身与导入)
师生日常问候: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How ate you?
课件呈现歌曲Where is the toy cat?学生欣赏。
T:Boys and girls.Let’s begin our English class.Oh!Where is my English book?I can’t find it.Can you help
me?(教师做出找东西的动作,提问学生。)
42
T:On the desk?In the desk?
Ss:N0.
T:Oh!Look,it’s under the desk.(拍拍自己的头)Silly me!
(设计理由: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帮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同时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紧接着,联系实际,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Step 2 Presentation(新课展示)
①教育学生正确放置物品
T:Where are your English books?0n山e desk?Yes,you are good boys and girls.You put your things in the right places.
②呈现学习用品放在不同的地方,如:铅笔盒放在讲桌内,铅笔放在书本下面等。
T:I can’t find my pencil box.Wher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在桌子里”。)
T:Yes.It’s in the desk.(教师板书并教读句子Where is my pencil box?和It’s in your desk.)
43
T:Uh-oh!Where is my pencil?
(引导学生回答出“在书下面”。)
(教师按照学生提示移开书本)T:Oh,yes!It’s underthe book!(教师板书并教读句子Where is my pencil?和It’s under your book!)
(设计理由:在前两小步中,利用周围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教授新知,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③课件呈现,用book,ruler,pen等学习用品与学生进行替换练习。
(设计理由:通过替换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句型。)
④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先让学生看问题,带着问题听。Where is Zhang Peng’s pencil box?
Where is Zhang Peng’s pencil?
(设计理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⑤听课文录音,跟读Let’s talk。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感知语音,进一步了解对话,从而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Step 3 Practice(趣味操练)
44
①引导学生对Let’s talk部分进行自读、集体分角色读以及小组内分角色读。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语言。)
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模仿对话内容,到台前表演。
(设计理由:学生通过表演,可以大胆展示自己,培养自信,提高兴趣。)
③完成A部分Let’s play活动。
(设计理由: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运用语言,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Step 4:Summary and Homework(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利用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同桌之间相互操练本课时句子Where is my…?及其答语It’s in/on/under…;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理由:作业采用分层布置,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21,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答案
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包括:
45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3,简述班主任如何做好先进生的教育。
46
参考答案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4,材料:
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小刚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小刚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每堂语文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自然,他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
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吸引小学生听课。
参考答案
47
学生不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措施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可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 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让学生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 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4)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 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
好处:一 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去吸引教师的注意。
(5)应用报酬奖惩集中学生注意力。一者,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二者,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
48
激发自己。
(6)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将大目标明确化,能够明确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另外,让小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25,材料:
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三年级的马老师是位新老师,他认认真真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设计的环节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实施与设 计环节有些不同,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于是,马老师认为教学设计环节根本没有必要,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发挥,还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创新。
问题:
(1)课程设计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8分)
(2)就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给出对策。(12分)
参考答案
(1)出现课程预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现象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其次,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
49
最后,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2)材料中的马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首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材料中的马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
其次,开展微格教学。材料中马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
再次,进行专门训练。材料中的马老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最后,反思教学经验。材料中的马老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 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50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51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如果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
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清楚:李四光与小伙伴玩捉迷藏,对巨石的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解决疑问;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层次清晰,很容易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
52
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质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3)习题设置
设计题目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联系上下文、找出关键词句。
(设计意图: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概括出石头的怪:一是石头是独立的;二是体积大;三是时间长;四是说它是天上掉下的 陨石,却没有卧进土里。概括出来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表现石头怪的关键词句。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体会这块大石头是独立的;引导学生思考,严严实实 是什么意思,了解这块石头的巨大。)
设计题目2:李四光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打 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老师推测是陨石,李四光
53
根据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怎么没砸出一个大坑来?这里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李四光 的推理过程,借助课后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思考过程。从而感受李四光那种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而这个疑问,连老师和爸爸都无法解释。引导学 生思考李四光有没有就此放弃,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李四光那种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在读中感悟,反复引导孩子诵读 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受李四光的思考过程。)
设计题目3:通过学习本文,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谓全面?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口语交际。是非常必要的。)
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54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分析本课的重难点。(10分)
(2)若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课,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55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掌握终点时间一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的运算模型。
教学难点:体会从图片信息及生活中寻找重要的数学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时间换算,掌握终点时间一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等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时间换算,并且能够通过图片信息得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找出相应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密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逐步形成节约时间、时间宝贵的观念。
(3)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一天,红红与丽丽去公园玩,到公园后,红红说她用一个小时就到公园了。丽丽说她只用了60分钟。红红认为自己到公园所用的时间比丽丽短,而丽丽认为她用的时间比红红短。小朋友们,红红和丽丽到底谁用的时间更短呢?学完了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56
二、探究新知
将同学5~6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分小组讨论问题并分享讨论结果。
(一)单位换算
红红和丽丽谁用的时间少?
1小时=60分钟你是怎么想的?
练一练:2小时=()分
(二)时间计算
教师展示幻灯片:教材第一组图,小明上学(7:30离家,7:45到校),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直接数一数:15分钟:
7:30到7:45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都是7点多,用45减30,等于15;
三、巩固提高
1.教师出示幻灯片:教科书“做一做”,现在是8:40,我还要等多久才能开门呢?
57
引导学生运用:终点时间一起点时间=经过时间
2.练习一:第4题,熟练掌握简单的时间换算。
四、总结提升
1.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2.现在我们可以对红红和丽丽的争论作出一个判断了吗?
2.我们学习到的关于时间的知识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关系吗?举例说一说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58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全身反应法(TPR)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10分)
(2)若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新知呈现与课堂操练环节(教学中需要使用TPR教学法),并分别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1)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59
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它以“听一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目的语 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学生能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然后边说边做。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听觉来吸 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这样有助于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说认读以下单词:tall,short,fat,thin;能运用所学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特征;能听懂指令,并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看口型、听音辨音等形式来反复练习单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新知呈现:
①PPT呈现一些动物图片:
T:Look at that giraffe.It’s…
Ss:It’s tall.
T:Yes.it’s so tall.
Ss talk about pictures like this:
60
Look at that…It’s…
②出示一个猴子的图片:
T:Look at the monkey.Is it fat?
Ss:N0.
T(做动作):It’s thin.
Teach the word“thin”.
③出示几幅瘦的动物图片.操练Look at the…It’s thin.
(设计理由:PPT呈现有趣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生动的图片能让学生体会到单词的意义,通过课件对比归类学习词汇,有利于学生记忆得更牢固。)
④Listen and repeat.
⑤Group work:Talk about other animals in this picture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Look at that…It’s…”
(设计理由:通过听,正音并及时巩固新单词;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运用句型。)
操练环节:
61
①Game:Act and guess
Ask one student to the front.Teacher whispers to the student.Then the student act.Others guess what the word is.
(设计理由:通过该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形容词与其所表示的特征。)
②Let’s do:
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教师播放Lot’s do部分的歌谣,每组一句,四组同学边跟读边做,循环练习。
(设计理由:歌谣节奏感很强,通过TPR教学让学生跟着歌谣动起来,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寓学于乐,巩固新知。)
29,简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小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小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62
(4)小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小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30,简述教学实施的环节。
参考答案
(1)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2)上课。上课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和结束过程的不断调整和控制,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3)作业的布置与修改。布置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践作业。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31,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参考答案
6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32,材料:
某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为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恰当有密切的关系,教师意识 到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用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由此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了方案。之后,教师 对计划实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问题:
(1)请对该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8分)
(2)谈谈教师是实际工作中如何开展行动研究。(12分)
参考答案
64
(1)该老师的做法是正确合理的,利用教育行动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学习。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进行,目的在于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 提升的一种研究。该老师在发现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自身教学方式有关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并积极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符合 教育行动研究的要求。
(2)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①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
②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
③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④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
33,材料: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 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
65
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 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 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1)请对陈老师的教育过程进行评析。(10分)
(2)谈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批评和表扬。(10分)
参考答案
(1)陈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值得学习。
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 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过程激发了杨朗同学自身的积极性。
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促使杨朗同学发生了转变。
66
再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 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陈老师让杨朗同学找长处体现了他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利用学生的长处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最后。陈老师的教育过程正确运用了说理教育的德育方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陈老师通过语言说服让杨朗同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践行德育规律和原则的要求,正确运用德育方法,才能够促使学生发生思想转变,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批评和表扬是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的范畴,运用时要注意遵循以下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
②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③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④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34,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月光曲
67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 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
68
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 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对本文进行文本分析。(10分)
(2)若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0分)
参考答案
(1)文本分析
69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章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充分彰显了单元的主题——“艺术的魅力”。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教学过程
①联想诗句,导入新课
A.板书“月光”,学生联想相关诗句。
B.谈话激趣。完成课题。
月光不仅仅经常被文人墨客借以抒怀,有不少的音乐家也把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月光曲》(板书:曲),看看这首曲子中蕴含着音乐家怎样的情感。
70
②检查预习,概括大意
A.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理解:谱写、茅屋、幽静、霎时间、琴键等词语。
B.指导写字:键、霎。
C.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首《月光曲》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③自主感悟,汇报交流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A.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句子,批注。
B.汇报交流。教师以学定教.随机指导理解有关内容。
a.清幽的环境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学生读、画描写环境的三个语句并从中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b.兄妹俩的谈话感动了贝多芬。
引领品读对话,体会正是穷兄妹俩的手足情深感动了贝多芬,使得他产生即兴为之演奏的心愿。
71
c.遇到知音激起了创作的欲望。
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盲姑娘知音乐、懂贝多芬.是激发贝多芬创作欲望的原因之一。
④总结,理清创作过程
贝多芬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夜晚散步,听到了从茅屋中传来的钢琴声,使他平静的心有所触动;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他为兄妹俩的相互关怀和体谅所感动,于是走进 茅屋为他们弹琴;从盲姑娘对他说的话语中,激动于遇到了知音,触景生情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
⑤课后作业
A.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B.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围绕《月光曲》你还想知道什么?请列出问题。
纠错
35,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72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可能性”的教学要求。(10分)
(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0分)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20分)
参考答案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中的“(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提出:
73
①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②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几分之一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增强观察分析及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潜移默化地理解公平、公正意识;通过做游戏逐步养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
②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③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3)教学过程
①游戏设疑,引出新课
74
A.师生谈话,引出活动,布置游戏规则:全班学生按性别分成两个组玩摸球游戏,每组各摸10次,摸到黄球多得那组赢。
B.每组各派一名学生摸球,其他学生统计组员摸到黄球的次数。
C.师生讨论,揭示课题:可能性。
教师揭秘。师生讨论:这样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②提出猜想,活动验证
A.观察例1足球比赛开场情景图,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谈话,引出足球比赛,学生观察,并发现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B.师生讨论,提出猜想。
师:你认为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师生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出抛硬币的实验。
C.活动:抛硬币。
活动一:教师示范抛硬币,学生观看教师抛硬币的方式,记录硬币落地时正反两面朝上的情况并展开讨论。
75
活动二:学生抛硬币。
要求:每4人一大组,2人一小b组,每小组抛10次,并做好记录,完成4人大组的汇总表,注意抛硬币时要保持大约20厘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匀,一人抛硬币,小组成员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时3分钟)。
D.收集并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要求:分析整理大组数据,并制成统计图表。分析观察数据,并针对数据特点展开讨论。
E.展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情况。
学生观看统计图表.发现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比较接近,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正、反两面出现的可能性。
讨论:如果数学家罗曼诺夫斯基再抛一次,会是什么结果,怎么表示。
17.小结: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开球是比较公平的。
G.列举生活中用抛硬币决定先后顺序的例子:乒乓球、网球等比赛的开球。
③游戏激趣,拓展运用
A.动手设计,探究公平。
76
设计一:巧改转盘.玩转盘
出示转盘.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和教材第100页第2题。
设计二:巧改骰子.体验公平
出示长方体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页第1、3两题。
B.回顾运用。
C.重温摸球活动,设计公平的摸球活动。
④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你们认为在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36,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对篮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爆发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篮球运动对增进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上体稍后仰,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
77
动作要点: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翻腕托球举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动作连贯。
教学难点:跨步拿球时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90%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做出运球一次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②60%以上学生能够尝试运球多次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示范与模仿,在多次尝试中,能够做出规范的动作。
7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在练习中增强自尊、自信。
(3)①学生自主体验尝试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每人一球,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上体稍后仰,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理由:通过自主练习,巩固动作要领,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可以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适当过度学习能够保证动作要领的规范。
②学生友伴分组练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互帮互助练习
一位同学抛球,另外一名同学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完成整个动作,负责抛球的同学负责捡球,完成后互换角色。
理由:这种分组练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升华。
③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计时比赛
教师做裁判,对学生完成整个规范动作的过程进行计时,对于完成时间较少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激励其他同学不要气馁,勇于发出挑战,精益求精。
理由: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培养学生永不放弃,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37,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79
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38,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参考答案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80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39,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参考答案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40,材料:
一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中填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一位女生写的是“齐心协力”,老师判错,因为答案是“同心协力”。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这位女生填了“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因为答案是“惟妙惟肖”。
问题:
(1)评价案例中教师的做法。(8分)
(2)结合教育评价改革的有关理论,谈谈你对学生评价的理解。(12分)
81
参考答案
(1)案例中教师的做法仅仅以单~的所谓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学业效果,忽视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改强调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特长,让他们建立自信,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评价方面主要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关注点进行转变。具体来说,有三点转变:①变革分数评价为发展评价;②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③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
41,材料:
小学二年级的刘铭是这样的学生,当其他孩子们已经能用英语简单对话的时候,他还读不准26个字母,每次留学生单独辅导,一定会有他,从此他成为班主任老 师特别“关注”的学生之一。老师尝试用各种方法提高他的英语成绩,提问、沟通、辅导……甚至批评,但始终没有成效,让老师头痛极了。一次,在与任课老师沟 通之后,班主任老师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除了知道刘铭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外,其他一无所知,作为老师犯了很大的错误,即只重视学生的学习, 实际上,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这位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呢?
参考答案
作为班主任,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材料中的班主任只关注学生
82
的学习情况,而忽略了学生的家庭生活、情绪情感等,必然无法做到全面了解学生,进而对该学生的教育就缺乏针对性,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这位班主任首先应该保持对该学生的教育热情,不能因为暂时没有效果就此放弃对该生的教育。其次.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该生的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可以多多与其他科任教师沟通,了解该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表现;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采取家访、电话访问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情况。唯有通过家长和老师的齐心协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才能帮助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实现教育目标。
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草虫的村落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 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 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
83
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呵!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 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 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 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84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如何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参考答案
(1)本文笔调优美,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极具情趣,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之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俏丽、烘烤、音韵、演奏、勤勉、漫游”等词语,积累“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成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阅读,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85
(3)练习题设计:
设计题目一:观察一种小虫子,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去观察小虫子,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并运用所积累的词汇、学到的修辞手法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设计题目二:通过图片或视频记录一种小动物的“家”或者“事情”。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借助这个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设计题目三:学生分小组角色扮演,编一个昆虫历险记的短剧。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编短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43,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86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0分)
(2)若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0
参考答案
(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
87
面的发展。
知识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参与观察、实验、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用调查法进行数据统计,初步了解统计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感受统计过程,发展自己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调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过程中,增强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密切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88
教师出示幻灯片:我们要订校服啦!有红、蓝、白、黄四个颜色。你们喜欢哪一种?校服该订哪个颜色呢?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二、研讨实践.获得新知
(一)确立方案
1.什么颜色好?
2.怎样知道什么颜色适合做校服?(全校调查,先在全班做调查)
3.怎么在班级里做调查?(举手表决)
(二)统计数据
教师绘制统计表
颜色红色蓝色白色黄色
人数××××××××
(三)观察结果
师:通过统计表格,你得到哪些信息?
(四)解决问题
89
1.全班共有多少人?
2.喜欢什么颜色的同学最多?
3.我们班选什么颜色订校服最合适?要是学校也订这个颜色的校服合适吗?
三、巩固新课
开展活动:请全班同学调查本班最喜欢的兴趣小组。
四、总结提高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
请同学做练习一第1题和第2题。
44,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0分)
(2)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与操练环节,并分别说明理由。分)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91
(20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四会单词:old,young,funny,kind,strict;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重点句型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Is she…?。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人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增强乐于助人及尊老爱幼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学生在情景中能够准确理解,恰当地运用重点词汇:old,young,funny,kind,strict。
②学生在情景中灵活运用重点句型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Is she…?描述身边的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①“strict”一词的发音较难掌握,教师应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图片、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多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②教师在教授词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寻找词汇之间的规律,帮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几组反义词:old-young,strict--kind。
92
(3)①导入环节:
头脑风暴活动: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学校各科教师的图片,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人物性格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运用所学的词汇对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老师进行描述。
(设计理由:头脑风暴活动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口说英语。)
②操练环节:
教师与学生玩猜人物的游戏,教师扮演学生平时较熟悉的人,让学生猜猜这个人是谁。教师准备好之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来帮助提问,其他的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扮演的人物特征来猜。教师演示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上台来扮演学生们喜欢的人物。
Example:
S1:Who’s she?(旁白)
S2: Is she strict?
T: No, she isn't.
S3: Is she funny?
93
T: No. she isn't.
S4: Is she old?
T: Yes, she is.
S5: Oh, she's our head teacher.
(设计理由:该活动能激发全班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本节课词汇在情景中综合运用能力。)
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