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现状综述

2023-03-14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现状综述


·016·

·学术探讨·

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现状综述幸

孙慧明韩雅丽王振国(通讯作者)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摘要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中医学术传承发展、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及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中医学的 发展繁荣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地方流派、专科流派、跨学科研究、教 育传承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综述

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王振国教授 带领=‘‘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课题组”首次在全国范围内 进行了当代中医学术流派调查研究。当代中医学术流 派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大批论文相继发表,专著也不 断出版发行。本文就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成果,从 传承

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医学术流派理论研究

目前,关于中医学术流派理论研究较多。研究者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课题“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编号:国中医药科2006ZX09)

围绕学术流派的概念、判定标准、划分方法及文化对学 术流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学术流派的发展 现状与前景,揭示了影响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因素和 存在的问题,提出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思路和方 法。 理论研究、地域流派、专科流派、跨学科研究、教育 何少初等 人肯定了学术流派对中医发展的重 要作用,认为流派的传承是造就特色中医的重要方式, 也是繁荣中医学术,倡导百家争鸣,丰富中医内涵,呈 现中医生机的有力保障。黄政德∞1指出:中医学术流 派是医学理论产生的土壤,丰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充 实丰富了中医学临床经验,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是 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王琦∞1认为:学术流派的

质辨识技术为主、以西医健康体检为补充,运用被测者 自填的《体质辨识表》提供的健康信息,依据《中医体 质分类判定标准》自主研发的《HMS计算机系统》,对 被测者的体质类型、健康状态、心理特征、易患病倾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做出科学评估;其实用方法方面: 根据辨识结论,主要运用中医养生学的原理和方法,专 施膳、辨体

养神、起居调摄、运动养生、经络养生等建议。相关单 点机构。

面规划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而我国现行所有的医疗机 构基本都是仅面向病患者群体服务的,并不涵盖“未 病”范畴。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治未病”理念非常受 重视,但却无法有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行的 医疗体制下,“治未病”医疗模式的推广有多困难是可 想而知的。 家可提供辨体调养的个性化方案,包括辨体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健康概念不断被重新定 义,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 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道德完善(四维),这个四

位曾计划2015年前,在国内大面积建成KY3H服务网 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再 问题是,KY3H模式能否有效推广运营将取决于 维健康新概念是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概括的。 两大要素,一是内在的,一是外在的。内在要素是指在 既然健康是多维的,疾病谱又越来越宽,那么医疗模式 中医治未病理念下是否拥有过硬的独到的技术方法和 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是由单纯治疗疾病变为预防、保 手段,也就是说,中医治未病理论有没有为健康管理提 健、养生、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医疗模式。这就要 供一套切实有用的技术方案;外在要素是指现行的医 求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无 疗体制能否容纳中医治未病所包涵的一切范畴。而恰 药物治疗相结合.治肉体的病与治精神的病相结合,医 恰这两方面目前都是短缺的。首先,前面已经提及,关 院医生治疗与家庭自我调理相结合。也就是说,当今 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问题至今都未有真正统一明 人类医学的总体发展总趋势和两千年前的《内经》认 确的认识,定位不够明确。如果没有有效的技术支撑, 识是极吻合的。《内经》“治未病”理念的提出,是一种 KY3H模式将会从根本上失去生命活力。其次,当前 高瞻远瞩的生存智慧,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和传承。反 我国的医疗体制似乎还并不象一些发达国家那样集医 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弘扬。 疗服务、医疗保障和服务监管功能于一体,政府能够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

·017·

作用,一是促进大师的涌现,二是促进师承或学术群体

中,其他学派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甚至被遗忘。 的链带1孟河医派研究 展,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生动局

李夏亭¨21主编的《孟河医派三百年:孟河医派

效应,三是促进学术创新,推动中医学的整体发 面。 研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课题组”出版的《争鸣与创 究荟萃》对孟河医派的产生和发展、流派特色、学术思

新——中医学术流派研究》H 3涉及30多个中医学术 想、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史 流派。著作中明确了学术流派的相关概念、判定标准 晓等¨3 o认为盂河医派融通伤寒温病,以立法和缓醇

及划分方法;探讨学术流派对古代中医学传承和发展 的影响;调查分析中医学术流派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 趋势;挖掘现代中医各学术流派中对当今中医理论创 新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思想、独特诊 疗技术与方法;并探讨了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评价标 题,提出了发展 议。 为

孟庆云”o指出自古争鸣出大家,中医学术的发展 需要学术流派。马杰、严世芸№1认为学术争鸣是--fJ 学科成熟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中国医学史上 曾出现过多次学术争鸣,为当今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创 思路与借鉴,从而更好地推动医学的进步与发 究

展。

宋咏梅等 认为中医学术呈现流派特色淡化和 传承危机两大问题。其原因涉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 变迁、教育传承模式的嬗变、现行医疗体制及医院管理 模式的影响三个方面。宋咏梅等旧1提出了当前中医 学术流派研究中应当重视的三个问题。认为流派研究 的重点是传承,名老中医不等于流派,学术思想的独特 性是学术流派的灵魂。宋咏梅等∽1通过对当代中医 著名医家是当代中医

学术流派的核心人物,当代中医学术流派必须有鲜明 的学术思想,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并非其唯 一的学术主张,稳定的传承体系是当代中医学术流派 确立的基本条件。

洪净等[101对推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提出建 议,指出在推进中医学术流派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五 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注重对中医学术流派内在 质的探索与研究;二是注重对相关中医学术 三是注重对中医学

术流派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发掘与阐扬;四是注重对中 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传播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五是注重 对中医学术流派独特的理论与临床技艺推广与应用。

地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俊等¨川认为流派林立,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 一个鲜明特色。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其问的相互争鸣与渗透,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医学术的 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发展格局。近 十年来对新安医派、岭南医派、孟河医派的研究比较集 正,用药平淡轻灵为突出特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还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从传承的角度对孟河医派的特点 进行一些探讨,为中医学今后的研究途径和发展方向 提供了参考。 准,总结了现代中医学术流派存在的问2海派中医流派研究 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对策与建

吴焕淦等¨41介绍了海派中医儿科发展状况,认

海派中医儿科涵盖了“寒凉”“温阳”两太主流学派, 也形成了“运脾”“调肺”学术流派。张亚楠等¨副阐 述了海派中医妇科各家流派的家学渊源及其独特的学 术思想。 新提供3吴门医派研黄亚俊等[1酬认为吴门医派作为江苏地区的一

大地域性流派,其内涵较广,由“医经学派”“伤寒学 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温病学派”等诸多学术 流派、世医流派组成。并从河间、易水、伤寒、温病、中 西汇通等学术流派入手,梳理学术思想起源和传承脉 络,阐发其学术主张和学术思想在地域范围内的发展 应用与创新历程,进一步诠释了吴门医派的学术思想。 4岭南医派研究 学术流派评价形成了几点认识:

金小眯¨71对当代岭南部分核心医家的科属及流 派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当代岭南医学流派的现状及趋 势,对当代岭南著名医家学术传承进行分析,探讨了当 代岭南学术传承模式对中医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余 洁英¨叫对清代至近代岭南医家研究《伤寒》的文献及 医家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探索岭南伤寒学术的缘起 与发展脉络;并总结了仲景理论解决岭南地区防病治 病养生保健过程中化出的新理论、新成就。 的创新特5新安医派研究 流派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与整合;

万四妹¨划分析了新安医学的形成环境,探讨新安 医家《伤寒论》研究方法,阐述新安医家伤寒辨治特色 及经方应用思路,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理解、临床各科 的深化思考及其对当今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都将有一定 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王键等㈨1分别从学术特色、学术 价值、历史贡献等方面对新安医学进行了介绍。 倪张

此外,徐江雁∽¨在对北京宫廷医学发展源流溯考 的基础上,研究了清末御医及其学术传人的就与影响、 治学特点、学术思想,探讨研究了北京御医学派发展的 历史沿革、学术特点,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常佳 怡陉21提炼出伪满滨江省中医群体的总体学术思想;

·018·

·学术探讨·

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综合分析总结龙江医派学术特色形

推拿三大流派的现存状况,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张贵娟【331对/l,Jl,推拿三字经流派的学术渊源、理论体 系和临床操作及运用的总结,提炼出其五大学术特点。

成的原因及龙江医派形成的必然性。

专科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一些学者从临床学术流派概念、划分、学术思想、 的现 1皮肤科流派研究

赵颖[231通过对中医皮肤科领域名家及其学术传 的生平、成就与影响、治学特点、学术思想的挖掘整

6妇科流派研究 董丽丽Ⅲ1以17位妇科名老中医及其传人为研

对象,通过整理分析其学术思想,梳理其学术流派状及发展趋势,阐释了当代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内涵, 对不符合典型流派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韩延 华等[351对8位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学术思想源流进

究 特色等方面对中医临床各科现存学术流派进行了研究。

总结了当代中医妇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共同特征, 人

理等,揭示了各学术流派的历史沿革、学术特点等,以

行 赵炳南、朱仁康、顾伯华为核心进行了学术流派的划分与流派学术特点的系统总结。耿学英Ⅲ1对赵炳南中 科的学术渊源进行研究,对其中医皮肤科的学 和方药特点。

发 2骨伤科流派研究

黎立¨纠对历代中医骨伤科文献资料、尤其是运用 手法与方药治疗等方面的特色和经验进行分类、梳理、 总结、概括,整理出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的框架,挖掘 和方法以及临 十二家中医骨伤科流

标 派,对其正骨学术思想及正骨手法特色进行了归纳、总摩 结;张宽旧1从历史文化范畴和学术思想范畴两个方面整理探讨了燕京各家骨伤流派,探讨传承路线,整理流 体 派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并总结了特色技法的操 流 作、练习、疗效等相关内容。 3脾胃学派研究

刘瑞霞【281梳理了古代脾胃学说与脾胃学派的发

展历程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对当代中医 内科脾胃学派进行了重点论述。并分析了当代中医内 科脾胃学派的特点及其对古代脾胃学派的继承与发 仁的医

籍中有关泄泻和胃痛的治疗方剂,进行药物频数统计 分析,总结出他们治疗泄泻和胃痛的主要法则和用药 规律。

4伤寒流派研究

林士毅等¨叫探讨了当代伤寒临床流派的基本状 分 况,大致有:占主导地位的辨证论治派,直接明了、规范效高的方证对应派,探索古法、人数不多的古经方派, 以及当前红红火火之火神派。郑身宏¨¨以211位名 老中医为筛选对象,分析当代名老中医伤寒学术流派 景、师

承脉络、学术特色、临证特点、发展状况等。 5,kJl.推拿流派研究

李静¨2 1通过梳理当代齐鲁/l,JL推拿三大学术流 派的发展脉络,总结流派学术思想特征,分析

三大流派 的形成、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并针对当代齐鲁/l',JL

了探究,在探讨各流派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

长、

反对门户之见,寻求其学术的交融性、贯穿性。 医皮肤7针灸流派研究 术思想进行研究总结,总结了治法

杨秋晔D61梳理17位针灸名老中医的学术流派 展现状及传承状况,从流派的角度分析针灸学术的发 展状况,分析了当代针灸学术流派发展存在的问题,结 合当代针灸学术流派的发展现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中医骨伤科手法诊治的基本观点、原理8按摩流派研究 床用药特色。曾伟清等126]选取

姜丽芳b71采用相关的现代疾病的诊断与疗效

准对收集到的1 10例病例进行病种归类,对黄氏按 流派在月经不调和中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孙洋【3引通过对I!!tJq天真按摩流派的学术渊源、理论 系和临床操作及运用的总结,提炼出四Jl I天真按摩

派的五大学术特点。

学科交叉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兴

起,运用现代分析挖掘技术成为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新 方法。 展。常爱萍心州将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丁甘

谭勇、吕爱平¨列等认为在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存 在着大量的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获得隐藏在 这些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利用数据挖掘进行中医学术 流派研究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并提出数据挖掘的实施 步骤和方法。

武志欢m o运用数据处理方法,定量定性整理、

析、总结了北京市基层老中医传承现状,探索老中医

成才的影响因素,总结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的途径,并 提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临床经验传承的启示与建 议。 现状,分析总结当代典型伤寒学术流派的形成背

王映辉、姜在饧等【4¨介绍了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 “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 研究”的整体思路,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模式的研究

卢传坚等‘421对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模式进行了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

·019·

探讨,认为中医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应有机结合。

18 余洁英.岭南伤寒文献收集及医家学术思想探讨(清至近

叶新苗[43 2提出了钱塘医派在中医人才教育方面的创 新模式。李友白 1等认为孟河医派具有流派地域特 征逐渐淡化、强调一归醇正的医学教育思想、传承形式 不断改革及不拘门户、相互协作和学术交流四大传承 对当今中医教育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 经典教学、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传统文化教 育等方面有重要启发作用。

代).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州 万四妹.明清新安医家伤寒文献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 王键.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中医药l|缶床杂志,2008(6):

543~547

,.

徐江雁.北京御医学派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特点,

22 常佳怡.伪满时期滨江省龙江医派学术思想研究.黑龙江中医

药大学,2013

23 赵颖.中医皮肤科学术流派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24 耿学英.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渊源及学术特点研究.北京中

由此可见,目前对当代学术流派的研究处于对不 同学术流派及专科专病的研究层面,中医学术流派研 究仍处于地方性、零散性、规模小的状态,面向全国、着 眼古今的学术流派系统全面研究未得到充分重视,更 很少涉及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问题,有待于进一 步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少初.流派——特色中医的“百家坛”.中国中医药报,2008—

11-3,(8版)

2黄政德.论医学流派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中医杂志.2000,41:

7—9

3王琦.没有新学说就没有新流派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5):293~297

4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课题组?争鸣与创新——中医学术流派研

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5孟庆云.论中医学派.医学与哲学,1998,19(8):432~433 6马杰,严世芸.近30年研究历代中医学术争鸣之文献述评.中

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8):923

7宋咏梅,王振国,刘更生.中医学术流派发展面临两大问题.健

康报.2013-5—8,(5版)

8宋咏梅.当前学术流派研究不可忽视的3个问题.中国中医药

报.2011—4—25,(5版)

9宋咏梅。王振国,刘更生.关于当代中医学术流派评价的几点认

识.辽宁中医杂志,201l(7):1349—1350

10洪净。吴厚新.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中一些关键性问题的

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6):164l~1643

11倪张俊,廖稚琪,罗颂平.流派传承与中医学术发展.中华中医

药学会第四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论文集.2012:20—23 12李夏亭.孟河医派三百年:孟河医派研究荟萃.北京:学苑出版

社,2010

13史晓,杜修东.孟河医派的研究意义与特点.医学源流,2009

(1):3l~33

14吴焕淦,房敏.海派中医儿科流派初探,中华中医药学刊,2(309

(5):904~905

15张亚楠,胡国华,黄素英.海派中医妇科学术特点探析.江苏中

医药,2012(3):63—65

育. 16黄亚俊,陈仁寿.试论吴门医派学术传承和创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2(12):68—69

17金小洙.当代岭南医学流派与名家学术传承研究.广州中医药

大学,2010

医药大学,2009

黎立.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曾伟清,陈锋等.当代中医正骨十二家简介.西部中医药, 2012,25(2):52—55

张宽.燕京地区骨伤手法流派传承及学术思想的研究.中国中

医科学院,2009

刘瑞霞.脾胃学派及其在当代中医内科的传承.山东中医药大

学。2009

常爱萍.孟河医派传承及脾胃病用药规律研究.南京中医药大

学,2007

袜士毅,李赛美,等,论当代伤寒临床流派基本状况.中华中医

药学刊。2010(5):951—953

郑身宏.伤寒学术流派及其在当代中医伤寒学科的传承研

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李静.当代齐鲁小儿推拿学术流派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张贵娟.论推拿三字经流派的学术特点.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

董莉莉.当代妇科名老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以“十五”、

十一五”立项的妇科名老中医为例.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韩延华,刘淑君等。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学术思想源流探究。中

华中医药杂志,2008,23(3):189~191

杨秋晔.当代十七位针灸名家学术传承及流派探讨.广州中医

药大学.2011

姜丽芳.黄氏按摩流派手法的整理与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孙洋.四川天真按摩流派的整理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 谭勇,吕爱平,等.数据挖掘在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的应用.时

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90—2991

武志欢.北京市基层老中医传承现状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王映辉,姜在场,等.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

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5,7

(1):98~105

卢传坚,黄亮,黄秀云.中医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结合模式

刍议.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B):35~37

叶新苗.论中医人才培养与钱塘医派的教育创新.中医教

2010(2):62

李友白,刘跃光,郭胜伟。等.盂河医派传承模式研究及对中医

教育的启发.中医杂志,2012(7):545~546

::27

,一293031323334 35 36 373839 4041 42 43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