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观察60例

2020-07-1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观察60例
2012年第7期 45 强脉冲光(iPL)脱毛的临床应用 于华平 关键词:强脉冲光;脱毛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一o979(2Ol2)o7—0045—01 自2009年11月一2011年5月,我科采用强脉冲光子治疗 水疱,大小0.5×0.5em~0.8×1.5em,经穿刺抽液后加压包扎,5 仪对67例患者不同部位脱毛,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O天后愈合,愈合后皮肤色素稍加深,未作处理,3个月后恢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复,其他患者治疗部位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并发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7例,其中男5例,女62例,年龄 症。6—12个月后随访所有患者,毛发基本脱落,还有不足5% l8—49岁,平均为27岁。脱毛部位:腋部30例,双上肢13例, 的毛发再生,但新生的毛发变得稀疏、色淡、细软而不明显。 双下肢10例,唇部9例,胸部4例,额部低发际1例。 3讨论 I.2设备:采用强脉冲光子治疗仪,两个治疗头:嫩肤治疗光 3.1作用原理:强脉冲光脱毛采用选择性光热解原理,因毛发 头和脱毛治疗光头。仪器参数如下:脱毛波长690 1200nm,脉 中的黑色素主要存在于毛囊基质细胞、毛干、毛囊上皮、毛乳头 冲宽度0.1—36.0ms,脉冲间隔5—50ms,能量范围0~50J/em2, 和乳突中,且对690—1 200nm强脉冲光有较好的吸收能力,通 光斑大小8mm×40ram,脉冲模式1Hz、1/2Hz、1/3Hz可调。 过照射,这些黑色素吸收光能后,局部温度升高至65℃一70℃, 1.3治疗方法:①术前准备: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光子治疗禁 破坏毛囊,阻止和终止毛发的生长,达到永久脱毛的功效。 忌证,对孕妇、瘢痕体质者、糖尿病患者、正在使用对690 3.2治疗时机:毛发生长周期一般分为生长期和退行期、静止 1200nm光敏感药物者,暂缓脱毛治疗。最好在治疗前7天刮除 期,不同部位毛发生长周期不同,腋毛、胸毛30%处于生长期, 毛发,待毛发长到1—2ram时进行脱毛治疗,也可在治疗前用剪 7O%处于静止期;上唇毛65%处于生长期,35%处于静止期; 刀修剪至毛发长为l 2mm,然后清洁治疗区皮肤。②操作:本 上、下肢毛20%处于生长期,80%处于静止期。处于生长期的 组患者治疗前全未采用麻醉,治疗时能量以患者有轻微刺感, 毛发色素饱满,易吸收特殊波长的激光达到脱毛,而对退行期、 可以耐受为度。患者及医护人员都必须戴防护眼镜。开机前 静止期的毛发效果不明显,治疗间隔面部为3周,腋部为1个 将转换开关转到脱毛位置,开机后按照治疗参数:首脉冲时间3 月,躯干及四肢为2个月。脱毛不光是毛囊对光的吸收,同时 ~4ms,首脉冲间隔5~7ms,子脉冲时间3—4ms,子脉冲间隔5 包括毛乳头,还有下面一些供应营养的毛细血管,强脉冲光是 —7ms,能量30J/emz,脉冲模式1Hz,将强脉冲光子治疗仪调到 宽波长(690 1200nm)激光,其中既有血红蛋白吸收不多,而黑 理想参数,将脱毛区用专用耦合剂均匀涂抹1 2mm厚,再用脱 色素吸收较多的波长,又有血红蛋白吸收相对较多,而黑色素 毛治疗光头与治疗部位皮肤平行并保持1—2mm距离,以患者 吸收相对较少的波长,对毛囊底部的色素上皮细胞和提供营养 有轻微刺感为度;若无感觉需增加能量,治疗时每个光斑不重 的毛细血管有全方位作用,达到破坏毛囊,使血红蛋白凝固,达 叠。③术后处理:术后冰敷脱毛区30min左右,可敷保湿、无刺 到脱毛的作用,因此毛发生长期对于强光来说并非显得很重 激性的护肤品。治疗期间避免日晒,可涂防晒霜。 要。我科在治疗时,治疗间隔以治疗部位毛发长出时间为准, 2结果 并非等到一个生长周期(1.5~3.0个月)后治疗。 本组患者脱毛治疗2—6次(其中腋部、唇部、额部低发际3 3.3操作技巧:脱毛治疗光头采用半导体冷却和水冷却双系 次,胸部3—4次,双上、下肢4—6次)。脱毛治疗后皮肤微红, 统,光头温度达一5℃,严禁未涂耦合剂进行治疗,以防烫伤。 未作任何处理,2—8h后消退。有3例脱毛区皮肤出现局限性 对于初次操作者或新的患者,第一次采用技术参数应保守,应 比经验值略低10% 20%。一般可先在患者耳际旁或腮边初 *四川省安岳县中医院皮肤科(642350) 试治疗,以调整的最佳治疗参数为宜。强脉冲光脱毛疗效肯 20l2年2月15日收稿 定,同时治疗无痛苦,安全、无损伤、不留瘢痕,不影响患者的正 常工作和生活,是理想的脱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观察6O例 糟玉琴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药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服用中药汤 剂每日一荆,疗程1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服药后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电图缺血改变及心律失常 发生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滞度。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中药治疗无副作用。 关键词:中医中药;冠心病心绞痛;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25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O12)07—0045—02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冠心 心病,诊断标准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稳 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占心血管疾病首位,且有上升趋势。冠 定型心绞痛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合并高血压3O例,陈 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冠状动脉 旧性心肌梗死12例,糖尿病23例,心律失常36例。 供血相对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 1.2治疗方法:以桃红四物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黄芪 征,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药治疗从整体调节人手,在 40g、当归20g、川芎15g、赤芍25g、丹参15g、桃仁15g、红花10g、瓜 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有着化学合成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 蒌25g、薤白10g、枳实15g、桔梗15g、甘草15g、半夏15g为基本 究旨在观察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酌情加减。水煎,1剂/d,分早晚2次口服。水煎服每日一 1资料与方法 剂,15剂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1一般资料:2007—2011年我科住院患者6O例,其中男性34 1.3疗效判断标准:治疗2疗程进行疗效判定。L2 参照《中药新 例,女性26例;年龄40—50岁7例,5O一60岁29例,60—7O岁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及1979年《冠心病心绞痛及 19例,70岁以上5例,平均(54.52±10.08)岁。既往均诊断为冠 心电图学疗效判定标准》。(1)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绞痛完全消 失或减少发作次数超过治疗前90%以上者为显效;减少次数超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831100) 过治疗前50%以上,但未达到90%者为有效;心绞痛症状无减 2012年2月13日收稿 46 内蒙古中医药 少或减少次数不足治疗前总数的50%为无效;(2)心电图疗效: 伤,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致中气衰弱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运, 治疗前后观察心电图sT—T改变,缺血性sT—T改变恢复正常 脉道迟滞不畅,久则脉络瘀阻。又肾阳虚,则不能鼓舞五脏之 为显效。心电图检查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mY以上,但未 阳,可致心气不足伙心阳不振,胸中阳气不足,鼓动血脉无力, 正常的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 心脉不通,变生瘀血;由此可见痰和瘀均是病理产物为标;而 转为直立为好转。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为无效。③心律失常 心、脾、肾本虚,因此益气、化痰、活血止痛是治疗该病的关 疗效: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50%为有效。 键。L3 J研究发现,由丹参、川芎、赤芍等中药合剂可改善冠心病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血瘀证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形态,能降低总胆固醇、 标准差x±s)表示,均值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70检验。 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 2结果 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引。侯亚利等 2.1心绞痛症状疗效观察: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稳定型心绞 观察显示;红花注射液可有效对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冠心病患 痛缓解效果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 者的血液微循环障碍,减轻自由基潴留;同时红花注射液有可 75.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l。抗心绞痛 能增强细胞膜的功能,减少自由基释放,从而改善患者机体抗 起效时间一般4—8d,12d达高峰,经观察抗心绞痛作用持久。 氧化能力障碍,对细胞功能的恢复、内环境的稳定、疾病的康复 表1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表明,人参、黄芪、当归等合剂能显著提高 缺血心肌的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抑制缺血心肌内皮素的释 放,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调节ET与NO平衡,使血管扩张,防止 收缩,减轻心肌缺血,提示活血化瘀汤在抗内皮损伤方面有显 著作用,能减少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及坏 2.2心电图疗效观察:心电图sT—T异常者治疗前42例,治疗 死l6J。本研究表明,该方剂对稳定型心绞痛效果优于不稳定型 后有效者为23例,有效率为54.8%。 心绞痛,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sT—T缺血性改 2.3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治疗前伴有心律失常36例,治疗后有 变和心律失常。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庞高切 效18例,有效率为5O%。 值、血浆黏度等指标结果表明该方剂对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 2.4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本院检验科测定血小板 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本方剂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临床长 聚集率、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黏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治疗后血 期使用无毒副作用,是防治冠心病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度有明显的改善,见表2。 参考文献 表2 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影响(X±s) [1]陈涵珠.实用内科学[M].第l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oo1:139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医中药科 技出版社,2002. [3]李红鹰.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痛心绞痛68例疗效观 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66. 3讨论 [4]陈慧,杨玉兴,袁惠丽.活血舒心合剂对冠・20病血淤证患者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痰 的调脂作用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和瘀是两种不同物质和致病因素;痰浊是人体水液代谢失调的 2004,25(5):364—366. 病理产物,瘀血是血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如《素问.痹论》 [5]侯亚利,李桢.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 中就有“心痹痛者,亦有顽痰死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就 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50—7451. 有“痰夹瘀血,遂成澡囊“。而《景岳全书》云:”五脏之病,虽俱 [6]宫丽鸿.活血化瘀汤对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NO和ET影响 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 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5):721—722. 泛则为痰。孤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脾胃损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黄奇峰 赵晓丽 张暇 摘 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显效3O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 89.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7.4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与消失时间比较均有 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7—0046—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 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 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常见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的前兆。此类 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0年颁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 病人常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而在近期内疼痛的频率、强度、诱 治疗建议》中的II缶床诊断标准_2】,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梗 发因素发生变化,发作时间延长,服硝酸甘油片不能立即缓解 死、妊娠哺乳患者。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 疼痛,心电图提示sT段明显压低与T波倒置。临床对于不稳 43—82岁,平均59.8岁;冠心病病程3 15年,平均6.4年。对 定型心绞痛应及早进行治疗,预防心肌梗塞,以降低临床猝死 照组49例患者中男38例,女ll例;年龄45 86岁,平均60.2 率…。我院近年来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 岁;病程2—13年,平均6.9年。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 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资料与方法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卧床休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 2010年4月收治的 息、持续性吸氧、控制并发症等,给予硝酸盐类药物、钙离子通 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辅 道阻滞剂、0一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 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公司生产,国药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广厦医院(017000) 字Z10950111)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1O丸,每日3次。两组患 2012年2月14日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