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的智慧
——引导儿童全新解读《犟龟》
万州天城小学 张志凌
[摘要]:“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是图文交融、相得益彰的一种书籍表现形式。它的阅读范围不仅是儿童,成人也可以从中获得美的熏陶、精神享受甚至思想启迪。本文挖掘绘本《犟龟》中的思想,探讨绘本解读的新思路,引导儿童解读全新《犟龟》。
[关键词]绘本 绘本解读
一、绘本的定义及发展
绘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图画书)。但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是图文交融、相得益彰的一种书籍表现形式。
绘本源起于西方。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绘本作为图文合一的艺术整体,以简明之文和形象之图协同讲解故事,在具象与抽象、表象与意象
的矛盾统一中呈现丰富性和多义性;具有思想艺术独创性的绘本,同时为读者预留了广阔的阅读理解空间,让绘本的阅读具有开放互动的特质。
大部分绘本将儿童预设为主要读者,反映和表现儿童生活与心理,成人绘本内容形式的儿童化,令绘本普遍具有鲜明的儿童性。其实,成人也可以从优秀的绘本中获得美的熏陶、精神享受乃至思想启迪。
二、绘本的意义及解读
世界绘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讲友情的、讲亲情的、讲勇敢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然和环境的等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优秀的绘本不仅仅是文学或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具有珍藏价值的艺术品。
通过阅读绘本,人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发展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增进阅读乐趣培养创造想像的能力。
“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绘本阅读往往会和阅读者的自身经验相结合,产生的感悟和体验也各不相同。于是,对于绘本的不同解读,逐渐成为读者探究的内容。同一本绘本,可以挖掘出不同的精神内涵。本文将对绘本《犟龟》进行全新解读,以期引导儿童获得一种新的解读思路,获得思维的发展。
三、《犟龟》中的智慧
《犟龟》是米切尔•恩德经典作品绘本系列中的一本。它讲的是乌龟陶陶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在路上它遇到了许多小动物:蜘蛛发发笑陶陶走的这么慢,肯定赶不上婚礼,劝她赶紧回家;蜗牛
师师指出陶陶走错了方向,认为陶陶不可能赶上婚礼;壁虎茨茨告诉陶陶婚礼取消了,狮王二十八世正在和老虎斯斯开战,也劝她回家;乌鸦阿嚏告诉陶陶,狮王已经去世了,劝她还是赶紧回家,要不留下来一起哀悼狮王……但乌龟陶陶始终认为“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只要坚持,一步一步总能走到”。最后,陶陶赶到狮子洞时,当然没有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因为动物朋友们说的都是真的。但幸运的是,由于她的坚持,却意外地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犟龟》的解读,通常会被认为是励志故事。
“ 犟龟,一个意志坚定,不达目标决不言弃的小龟。在陶陶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有讥讽,有热情的挽留,有不屑一顾的眼神……但陶陶都一直坚信自己会成功。凭借它短小却结实的腿,凭借它坚韧的意志。陶陶就是凭着这股自信和韧劲,克服了多少障碍,经受了多少的考验,面对了多少的冷嘲热讽,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参加了狮王的婚礼。它是坚守者的胜利。告诉我们:生活就像一杯奶茶,成功是牛奶,失败是苦涩的茶,生活中少不了这两杯茶。只要努力,相信自己,就一定会成功!”
这是百度上面,对于《犟龟》的解读。
这是典型的鸡汤成功学。看起来让人心潮澎湃,实际上禁不住推敲。
第一,主张不顺从。不顺从有两面,一面是利,一面是弊。有的时候,顺从与臣服的心态,反而更容易成功。一味主张不顺从,初看起来很励志,但可能是一种误导。
第二则,是把犟龟进行了歪解。作者实际上对乌龟的慢、固执与倔强,是有一些小嘲讽的。西方文化,尤其是这种比较经典的故事,是不大可能出现“高大全”角色的。但许多人出于思维的惯性,往往容易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坚持当然很多时候有助于成功,但没有自知之明的坚持, 没有正确方向的坚持,越坚持可能越是南辕北辙。
《犟龟》中隐含的独特思想有以下几点:
(一)“有心栽花,无心插柳”
故事的结尾,非常巧妙。乌龟既不成功,也不失败,幸运地参加了29世婚礼,最终的结局是偶然的好运气。他认为把握了自己的命运,实际上,是上天在把握他的命运。不是他刻意追求得到的,而是天意。犟龟,就是一个很喜剧的角色,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实际上是被无形之手操控的。
乌龟最后的感慨(我说我一定会准时到达的),就是没有看到天的力量,还以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有时候不要过于执着于结果,去我执。好的结果,有的时候的命定的。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非常偏执的人,是怎么劝都不可能回头的。后来,遇到了巨大的挫折,这才开始学会反思。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表面上成功,实际上最后都是感动老天爷,并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古人对“天”比较敬畏。认为,天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力量,“不能贪天之功”。
(二)、“无为无不为”
“如果乌龟不上路去参加婚礼,那样人生会不会很空虚,什么都不做?”
老子的思想“无为无不为”,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做。以静制动。 有时候无为可能是最有为的。无用可能是最有用的,有时候能够救命。
既能看到坚持好的一面,也看到弊病,能够审时度势。宁可让孩子放弃,也不要欺骗。不要像犟龟一样活在虚幻的自我认识里面。 放弃未必就是错的。 欺骗的东西难以持久。 坚持就一定成功吗?很多时候越坚持越失败。 整个价值体系,如果建立在欺骗上面,很容易崩溃。知道真相反而容易去面对。
比如知道火是能烧坏人的就避开了。做人要有智慧。
直面真相,获得成长。不用虚幻的成绩来欺骗自己。 这个也涉及到对孩子的鼓励什么的,不能盲目的告诉孩子你真棒。 适当的让孩子感受到失败,挫折,认识到真相,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人都是在试错中长大的。
实际上,很多绘本是从民间故事来改编的。这个绘本也是这样的,很多是哲理高于意义。我们过去受到的教育是非让小孩子从故事中领悟\"大道理\",然后指导实践,其实还是功利主义的导向。解读要客观,就是还原故事的本来面目,这样才容易合情合理。尽管真相很让人无奈。
认识到“我不能”,是进步的开始。另外一种进步。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不走弯路,本身就是成功。认识到我不能,就可以选择做那些我能的事情。在某些场合,什么都不做就是正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犟龟》是哲学,不是励志。
励志跟哲学最大的区别:
前者主要作用于你的肾上腺素,后者作用于你的理智。 前者让你情绪化,后者让你智慧。 感到幸福,是一种虚幻的满足。 乌龟被一种虚幻的成功所迷惑了。没有获得真相,没有真正的成长。 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局限。可以想见,乌龟还会继续偏执下去。 有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实际上,偏执的人失败的更多。
《犟龟》这个绘本从造梦、现实、哲学这样的层次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解读。
(三)、执着vs变通
Jeff Bezos(亚马逊创始人) 认为,那些经常有正确决策的人的一大特质:他们会经常改变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思维的一致性(consistency of thought)并不能称的上为优点,反而,经常改善自己的想法是健康的、受鼓励的做法——哪怕这意味着,你明天就会推翻今天的想法。
Jeff 发现,聪明的人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认知,会反复思考他们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他们对不同于自己原有思维方式的新观点、新信息、新点子、矛盾和挑战都持开放态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不该有一个完整的观点,而是要求你应该将它看做临时的产物。
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呢?当你纠结于仅仅一种观点时,当你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宏观的观察时,你的想法往往就是错的。”
贝佐斯这段话耐人寻味。
《犟龟》这个绘本,就隐喻着这一个永恒的命题——执着或变通。
今天这个世界,未必是那种一根筋容易成功。特别需要灵活性,随机应变,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 当然,这段话也不要片面理解。世界变化再快,也有一些不容易变的东西。 所以,执着与变通,这个都不能片面去理解。
坚持看坚持什么,什么场合坚持。这个是需要辩证思考的,不能单歌颂某一个。犟龟,并不是歌颂坚持的。 如果是这样。就看低了这个绘本的思想层次。
孔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知道不可为的真相,做出的选择,所以不是偏执。 而犟龟则一直是认定可为而为之,而这个可为是不真实的,所以是偏执。”犟龟是不知道真相的,从头到尾都不知道。 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具有较强的自我催眠性。
四、《犟龟》中的图画隐喻
绘本中鸽子、蜥蜴和乌鸦的穿着打扮代表着不同的地点和历史时期。
绘本开始的两只鸽子是阿拉伯人的的打扮,而且停在海边的橄榄枝上,这里暗示的应该是创世纪里诺亚方舟的时代,而诺亚方舟传说是在现在的土耳其的亚拉腊山上,所以他们穿的是传统阿拉伯服饰。
到了蜥蜴这里,乌龟应该爬到了古埃及时期了,画面里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乌龟把她小拖车里的一个礼物落在了埃及的沙漠里,结果一只鹰叼起她的礼物穿越过沙漠,送还给她。沙漠尽头是海洋,海面上的三角帆船正要起航。下一页三角帆船已驶到海的另一边,中世纪的城堡出现啦,乌龟进入中世纪时代了。那些乌鸦就是中世纪神权鼎盛时期的人物形象。然后,乌龟继续爬,就爬到了蒸汽时代,蒸汽火车出现了。
图中地中海的地图,说明乌龟几乎横跨了大陆。
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大洪水退去之后是鸽子首先衔来了橄榄枝报信,因此作为喜报的传播者,而乌鸦则在西方经常作为接引灵魂的使者,因此作为丧报的传播者,感觉这些都不是胡乱设定的。
这个犟龟从洪荒时代穿越中世纪到达近代,从西亚到埃及到欧洲,这个是有意义的吧。是欧洲人的发展进化史啊。这些似乎代表了一种不变的东西,一种精神。
五、如何引导儿童解读《犟龟》,获得思想的启迪
1、大人和儿童一起读《犟龟》,品读图画和文字。反复阅读,逐渐熟悉甚至领悟。
2、引导孩子思考:
a如果我们打算表现,他的执着精神,最终终于克服困难成功,结尾,是不是应该这么写,他终于赶上了二十八世国王的婚礼?
b可作者为什么没有这么写,写终于赶上了二十八世的婚礼,这不是电影最常见的结局吗?
如果作者想表现一意孤行,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反对固执,偏执,不懂变通。结尾是不是应该这么写,犟龟抵达后,一场空?可作者又为何没有这么写?
c二十九世的婚礼,是偶然的,还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是运气,还是必然?二十九的婚礼是必然的吗?(纯属偶然的事情。)
d如果我们谈真相的话,乌龟是不是失败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赶上二十八世的婚礼? 我们谈真相,去掉所有的修饰,乌龟是不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乌龟的目的,就是赶上二十八世的婚礼,但他没有实现。“她说,我一直说,我一定会赶到的。”这是结尾的那句话。 这句话,是正确的归因吗?
e那么,我们还原一下整个的故事。
“乌龟执着的坚持自己,超级自信,谁的话也不听,不达目的不罢休。最终到了目的地。没有赶上。但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好运气,把这个失败给掩盖了。乌龟,认为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的脉络,是这样的吗?
f这个意外的好运气是不是让乌龟,继续活在一个虚幻的想象里面?没有认识到自己真实的能力? 挫折和失败,是不是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如果用虚幻的好运气,掩盖了失败,是不是难以真正的成长?
g乌龟的这次旅行,是否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方向都没搞清楚,被人提醒才走了正确的路。
h坚持是有两面性的,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关键的问题是,直面失败,获得成长。
3、利用生活中的故事和类似绘本融会贯通,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
比如绘本《爱花的牛》,比如《庄子》里的大树等等。
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高尚的高贵的。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就能尽情感受书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绘本里面,隐藏着无穷的智慧。需要我们用一种睿智的眼光去发掘其中深刻的内涵,去多层次地解读,引导孩子获得思维的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 编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12
[2]《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康长运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1.
[3] 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4~5
[4][意]费鲁奇《孩子是个哲学家》,海南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