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
1.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宋代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泰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东南地区得到推广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D.植棉地区由广东、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景德镇 B.汝窑 C.哥窑 D.定窑
3.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中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5.南宋时期,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尚书省 C.转运司 D.门下省
6.“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主要是指( )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7.南宋时的商人在临安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四川的丝织品 B.午餐主食吃的是稻米
C.下午乘船与杜甫一起游玩 D.晚上到临安夜市买东西
8.下列语句中,反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苏湖熟,天下足”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无徽不成镇” 9.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1 / 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0.某套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单元中(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C.《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D.《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二、辨析改错
11.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宋朝时,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已经配备了指南针。(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会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元朝时最后完成。(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材料二 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坡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
——《中国史纲要》
2 / 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
(3)从材料三中,你能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至少写出两点)根据材料三回答,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综观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请你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2分)
3 / 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A [解析] 占城稻是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 2.A 3.C 4.C
5.A [解析]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选A。 6.C
7.C [解析] 杜甫是唐朝大诗人,南宋时已经不在世间。 8.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项符合题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当时佛教盛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景象;“无徽不成镇”这句民谚说出了明清时期到处都有徽州商人的事实。由此分析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项。
9.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可确定卡片最合适的主题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0.C
11.(1)× “小麦”改为“水稻” (2)√
(3)× “会子”改为“交子” (4)× “元朝”改为“南宋”
12.(1)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南宋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海外贸易范围很广。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4)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等。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