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2023-09-26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会计准则发展历程、主要变化与启示

【摘要】2006 年2 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现代的经济模式过渡,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会计计量;关联交易

一、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一)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从1978年至1992年)

我国从1979年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并于1981年开始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学会还组织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研究使用。1988年10月31日我国财政部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会计准则组”,并且最终于1992年11月30日正式以《企业会计准则》发布。至此,我国有了第一个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准则。

(二)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从1992年至2001年)

这一阶段会计改革全面深化。1993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研究工

作,19997年6月4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的几年陆续颁布了债务重组、会计差错更正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租赁准则等。从1997年至2001年,我国财政部先后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而且在这1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段(从2002年至2005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以国际化策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我国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我国的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不能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同时又要为经济的国际化服务,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同时兼顾我国自身特色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制定策略。

(四)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06年以来)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在征求专家的广泛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一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至此,我国终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在总原则、结构与范围上充分借鉴国际惯例里,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趋同,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及法律环境,对各项经济事项或交易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