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2024-07-12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2019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用“√”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入冬了,天气更(gēng gèng)加寒冷,可是环卫工人三更(gēng gèng)的时..候还在马路上清扫。

2.森林的深处有一个湖泊(bó pō),湖泊里面漂泊(bó pō)着几艘小渔船。 ..3.太阳公公脸上泛着红晕(yūn yùn),像是个喝得晕(yūn yùn)乎乎的老爷爷。 ..4.这个月,他累(lěi lèi)计加班15次,所以他觉得非常累(lěi lèi)。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xuán lǜ( ) chuán jiǎng( ) jiū chán( ) pāo qì( ) tiě tǎ( ) mù zhuāng( ) piāo yì( ) yù hé( ) wèi miǎn( ) kōng kuàng( )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3分)

(1)这里是不让(伯 泊)车的,不过也不用发(愁踌),停车场就在前方。 (2)表面看来诸葛亮是在悠闲地(拨拔)动着琴弦,其实他的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3)夜(幕慕)降临,乌(鸭鸦)飞回家了。

(4)许多孩子的课外时间被补习班填满了,没有闲(暇 遐)时间看课外书。 2.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4分)

(1)我回到老家,尽情享受着老家的和风细雨,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

(2)百花盛开的春天是美丽的,但果实累累的金秋更加迷人。( ) ..(3)一到放学的时候,学生们便成群结队地走出校门。( ) ....(4)车窗外,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让人应接不暇。( ) ....四、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带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里。 D.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1 / 7

五、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1.紫藤萝的花开得多热闹啊!(把句子写得更具体些)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 (2)作者之所以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 )

A.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傍晚,作者看到了大榕树却没看到一只鸟。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清晨,作者看到了群鸟欢腾的热闹景象。 B.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作者距离大榕树远,看得不真切,没有发现鸟。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作者距离大榕树近,看得清楚。

C.作者昨天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傍晚,当时天色已暗,视线模糊,看不清楚。 六、按要求完成诗词练习。(7分)

1.从所给的汉字中找出隐藏的诗词。(3分)

(1)五言诗 (2)七言诗 (3)词

2.写出下列诗词中画“”字的意思。(2分)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看图片,根据图中情景猜想其所要表现的诗词名句。(2分)

2 / 7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春天最美是,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染上微微的,。(2分)

2.《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季节)山中的景色,诗中没有提到的景物是。(3分)

A.山、泉 B.日、鸟 C.竹林、松树 D.石、莲

3.《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的作品,主要描绘了作者认为的四季最美的时间和代表景物,其中夏天最美是,秋天最美是,冬天最美是。(2分) 4.《鸟的天堂》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在游历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和

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1分)八、阅读理解。(26分)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13分)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逼近”的近义词是,从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观察的。(2分)

2.“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字可以看出来。(2分)

3.你是如何理解“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2分)

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从、、根三个方面来说明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抓住榕树叶子的和来表现它旺盛的生命力。这两段都是(静态动态)描写。(5分)

3 / 7

5.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3分)

夏感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般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 )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4 / 7

1.从下面选择词语依次填入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中“海浪”指的是,“舰船”指的是。(3分)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夏天的色彩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3分)

4.通读全文,下列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一项是( )(2分) A.充满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因为夏天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所以有闲情逸致的人都不喜欢夏天。 C.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D.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5.最后一段作者写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指出自己“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你认为这矛盾吗?请简述理由。(3分)

九、习作。(30分)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你是否留意过四季的变化呢?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你认为这个季节中什么景物最美?请你选择最喜欢的季节写一篇作文,要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不少于400字。

5 / 7

参考答案:

一、1.gènggēng 2.pō bó 3. yùnyūn 4.lěi lèi 二、旋律 船桨 纠缠 抛弃 铁塔 木桩 飘逸 愈合未免 空旷 三、1.(1)泊 愁(2)拨(3)幕 鸦(4)暇

2.(1)神清气爽(2)动人(3)三五成群(4)目不暇接 四、C

五、1.示例:紫藤萝的花开了,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2.(1)大榕树 作者来到大榕树下,感受到鸟在那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就像在天堂一样 (2)A

六、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1)尽 (2)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七、1.黎明 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红晕 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王维 秋天 B

3.清少纳言 夜晚 黄昏 早晨 4.大榕树 群鸟欢腾

八、(一)1.靠近 由远及近 2.拟人 卧

3.示例:一片片绿叶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绿色的光芒,显得生机勃勃。 4.树枝 枝干 繁茂 翠绿 静态

5.我体会到作者对大榕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1.C 2.比喻 翻滚的麦浪 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公路上的汽车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因为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4.B

5.示例:不矛盾。前者是作者对历代文人极少写夏的推测,后者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感情。

6 / 7

九、略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