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游戏《聪明的兔子》

2022-10-02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心理游戏《聪明的兔子》
心理游戏《聪明的兔子》

心理游戏《聪明的兔子》

一.设计意图:

现今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也都是独自一个人玩耍或者看电视,久而久之,养成了幼儿独处不合群的习惯。从而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幼儿缺乏同情心与信任感;班级没有凝聚力;这些问题是每个幼儿教师常感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现象,但却折射出当代幼儿的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幼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会阻碍幼儿通往成功与幸福的人生。为了让幼儿能够自觉参加集体游戏,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与胆量,我们决定设计一套适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心理游戏《聪明的兔子》。这个游戏的灵感来自体育游戏《地雷爆炸》,地雷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恐怖,也不容易接受,缺少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但可爱的小动物们却是幼儿们最熟悉的且又比较爱扮演的角色,只有设计的角色是幼儿感兴趣的,才能吸引所有的幼儿参加,反之就只有在观看的结果。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幼儿在不断追逐想办法逃跑的过程中,想出许多对策,如果反应慢了就很可能被可怕的大灰狼吃掉,在被“吃”与“变身”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体会到了惊险更多的是快乐。5—6岁的幼儿对于静坐口头游戏没什么兴趣,哪怕游戏再复杂有趣也只是一时的配合与敷衍,追逐游戏却能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把游戏设计成了幼儿感兴趣的追逐游戏,在追逐过程中要快速运用已有的经验,设计出符合顺利逃脱的理由。第一次接触,幼儿可能会有很多模仿的迹象,为此只有不断的与幼儿交流,加以幼儿的心得,不断创新才能让幼儿从中悟出一些诀窍。

二.设计目标:

1.通过游戏《聪明的兔子》,可以让幼儿从被动的被抓,到最后的想办法逃跑。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原本只想当旁观者的幼儿有了参与的兴趣,从最初的茫然到最后的机智躲避,幼儿在一逃一追中忘记了原由的胆怯与不合群,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游戏中。

2.通过游戏,能让游戏开动脑筋,想出许多符合的对象。例如:变成大灰狼最害怕的动物来吓跑大灰狼,变成大灰狼最不喜欢吃的食物躲避大灰狼,还可以变成植物来引开大会狼的注意力,这也是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3.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友爱协助意识。在游戏中有些一时想不出对策的幼儿可能会被大灰狼吃掉,但在大灰狼离开后,可以被其他的兔子解救。因此游戏之间并有了“互相帮助”的机会,从而拉拢了同伴间的关系,也使幼儿懂得了合作。

三.活动准备:人数20----30 一人扮狼 场地

四.设计过程:

( 一)回忆大灰狼不感兴趣的东西和害怕的动物,从而导入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玩个游戏《聪明的兔子》,在游戏的时候有一只饥饿的大灰狼,它想找动物吃,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兔子,你们就是这群可爱的兔子,但聪明的兔子想出了很多的办法躲避大灰狼,有的变成了大灰狼害怕的动物,有的变成了大灰狼不喜欢吃的食物,还有的变成了不能吃的植物。你们想变成什么躲避大灰狼呢?”

2、幼儿可以想出许多的方法,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给予评断,如果不符合就告诉幼儿被大灰狼捉住了,然后让其余幼儿想办法救他。

(二).多种游戏玩法

游戏一:《聪明的兔子》(变成大灰狼害怕的动物)

1.教师扮演大灰狼。

2.幼儿扮演兔子。

3.教师开始宣布游戏正式开始,然后幼儿四散逃开,教师开始追逐兔子们。幼儿在逃跑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在变得过程中要变成大灰狼害怕的动物不然变错就要被淘汰。

4.被捉住的游戏要呆在指定的“房间”里,这里被设计成了操场上的圆圈里。幼儿被捉住的就要等同伴来救不能自己随意逃跑。

5.幼儿被大灰狼捉住的,可以在指定的地方为同伴喊加油。

6.幼儿们要在大灰狼不注意的时候想办法救出被捉的同伴。

游戏二《聪明的兔子》(变成大灰狼不喜欢吃的食物)

1.教师讲解要求。

2.幼儿在逃跑的过程中要想出许多大灰狼不喜欢吃的食物来躲避,如果变错了就要被大灰狼捉住。

3.幼儿被捉住后也要在指定的地方喊加油,等待同伴来救。

4.其余幼儿要快速救出同伴。

5.被救的“兔子们”要继续想办法变成大灰狼不喜欢吃的食物来躲避。

游戏三《聪明的兔子》(变成大灰狼不爱吃的植物)

1.教师讲解要求。

2.幼儿在逃跑的过程中要想出许多植物的名称。

3.如果兔子变成了别的东西就要被淘汰。

4.被抓住的幼儿继续喊加油,等待同伴来救。

(三)游戏交流:

1、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幼儿相互交流)

幼:提前想好自己要变的东西。

2、是谁救了你,当你被同伴救走时的心情怎样,

幼:是乐乐救了我,我很激动

幼:是小小救了我,很高兴

师:看来你们都记住了救你的同伴,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相互帮助。也要对帮助我们的人表示感谢。

3、你为什么要去救你的同伴?

幼:不然他会被狼吃掉

幼: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总结:原来我们在朋友受到危险的时候,总是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他们,这就是友谊。

四.游戏的价值。

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却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参与度极高,从第一次的很快被捉住,到最后通过交流悟出了方法顺利躲开,,也发展了思维,要联想出那么多动物的名称、植物的名称以及食物的名称。刚开始很多幼儿或许会只是一再重复别人的,经过一次熟悉后逐渐变成了自己的认识。这个游戏让原本不合群的幼儿有了合作意识和友爱之情,幼儿不是被教师强调去游戏,而是幼儿快乐的参与其中,在快乐的追逐中不知不觉并有了默契和合作。

五:游戏启示:

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互助收获了友谊,可见互动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互动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互动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增大递进值最有效的方法。以创造性游戏活动作为其教育的主线,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最佳发展,探索在实行活动化的共同学习,也就是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的培养,实现了“在快乐中求发展”的目标。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创造性,同时把教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如何更好设计互动游戏内容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注重交流

教师在与幼儿分享其自主性游戏的快乐时,还可以利用此机会关注幼儿碰到的典型问题,在帮助他们解决的过程中,总结最优的策略与方法,并促使他们将之应用到以后的游戏中,实现经验与策略的迁移。在与幼儿分享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以便因势利导,给予最适宜的帮助和支持。

2、强化互动

教师不仅应关注游戏的设置,更应关注游戏与幼儿之间的流动和流通。理想中的游戏状态应该是孩子们个个有事做,时时有事做,通过人员的流动游戏的流通,引发孩子的自主交往和创造热情。为此,教师应善于结合游戏内容,加强游戏的难度,让儿童始终有新鲜感,时时有事做。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发育与精神病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父母或保姆等成年人经常与孩子一起互动,孩子长大后患心理疾病的几率会降低。伦岑韦格尔说,大人与孩子的互动还会促进关爱,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大人的关爱行为会培养孩子的爱心,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更健康,思想更丰富。

3.化被动为主动

很多独生子女,存在孤僻的性格,在游戏中尤为可见。例如第一次游戏时,很多幼儿处于被动状态,一副被捉住还是无所谓的,当看到同伴一个个获救后的喜悦神态,才不知不觉有了主动喊加油,求得快速获救的状态。只有设计出幼儿感兴趣的,且有合作意识的游戏才能让幼儿在乐中收获成长。

这些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在争辩中明理,在体验中感悟,在关爱中升华。任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无法通过说教达成效果的问题,不妨信手拈来操作一个互动游戏,学生不仅会从中受到启发,更会感叹您的智慧。这种互动游戏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形式,更是教师班级管理的新概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