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2020-03-2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安徽肥东县费集学区中心学校(231600)王德志

[摘

要]创新是一种崭新的、独特的思维意识。“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手段,激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和想象,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信心,可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愿)园缘-0072-02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而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而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当代教育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平台。为此,我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培养观察力,启迪创新意识创新是一种崭新的、独特的思维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形象语言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形象及实践活动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例如,在教学低年级“多”与“少”的问题时,我用PPT梨有出10示个:1.,苹梨果比有苹果多8个,梨2个比,苹苹果多果有2几个个,梨?有3.苹几果个?有2.8个,苹果比梨少2个,梨有几个?4.梨有10个,苹果比梨少2个,苹果有几个?学生容易被一些字词所干扰,看到题1和题2中有“多”字,很快得出用加法计算,题3和题4中有“少”字,所以用减法计算。对此,我引导学生运用“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并请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让学生说出谁与谁相比较,实际谁多谁少。学生在这种充满游戏性的情境中很容易发现错误所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辨别能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引导学生质疑,铺垫创新前提“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知识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人人都知道苹果熟了会落下,但只有牛顿对此产生质疑,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8·272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从而发现事物变化的奥秘。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从口袋里分别拿出10元、5元、2元、1元、五角等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学生质疑:只认识这些人民币就可以很好地使用所有人民币了吗?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说“不行”。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火花。三、激发学习兴趣,奠定创新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越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俞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勇于创新。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把圆柱体学具的纸展开,并认真观察,然后提问:“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有的说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有的说是正方形,还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我提出引导性问题:展开图形的边长和高与圆柱体的侧面的边长和高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展开图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呢?学生经过点拨后积极探讨,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无论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它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教学,将原本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引导学生想象,拓展创新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学习时头脑中就会“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实践”五步教学法

山东青岛郑州路小学(266042)王

[摘

要]“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过去偏重简单的几何事实的传授和计算,公式繁多,学生不

愿意学习这部分内容。如今新教材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几何教学的内容。为此,调整教学模式,以把握和理解新教材为依托,以案例研究为抓手,采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实践”五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愿)园缘-0073-02

一、五步教学法的简述“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实践”五步教学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激活学生的内因上下功夫,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它主要包含五个步骤: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和实践。在学习新的几何图形时,一般情况下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来观察图形,大胆猜想,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尝试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二、五步教学法的具体操作由于具有真实直接、易操作等特点,观察法成为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对图形的识别活动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标准图形”与浮现生动的画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手和手指的动作,能激发大脑的富于创造性的区域发达起来,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圆柱的体积计算”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再把它剪开,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体的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并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高和半径有什么关系?3.如何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借助于直观的形体,依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演绎推理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该过程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深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发展。五、培养自信心,激发创新动力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拥有自信,才能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一把披荆斩棘的宝剑,最后站在成功的顶峰。正如居里夫人说的那样:“自信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变式图形”,观察图形的变化、运动过程等,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做鸟巢———图形与拼组”时,我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模型,分组观察鸟巢是怎样做成的,鸟巢的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在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的过程中,我把学生用到的图形画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哪种图形用得最多。学生发现长方形用得最多,随即展开对长方形特征的探索。利用直观教具,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而且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应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构建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炼、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移动手中的学具,想象平移和旋转的动作,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平移、旋转的精美图案,并要求每组至少推选一个作品进行展示。学生积极展开合作探究,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学生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把课堂变成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实验基地。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为此,教师应依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开展数学教学,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使他们形成想创新、敢创新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责编罗艳)73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