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1-08-0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第35卷第7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5No.7 2014年7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Ju1.2014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刘 超,陈玲,仇念海,王丽娜,刘 阳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163318)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基于这一社 会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对中国高校具有借鉴作用 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239-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 22%,大大超过人口、经济、基础教育的增长速度;2006年招 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要实 生总人数则高达530万。高校扩招固然能增加受教育者的 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种有利于提 数量,对提升国民素质有一定促进作用。然而,这样大众化 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众所周知,美国的高 的教育使得师资问题突出、高校教育负担加重,在数置逐年 等教育相当发达,高校总数超过6400所,接受高等教育的 增加的情况下,学生的素质质量却下降了。 人数超过1740万。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公布的世界大学 3.创新人才的定位有误。当前国人普遍认为“只有高学 排名结果显示,在世界顶尖的前50所大学中,美国大学占 历人才才是创新人才,只有科学技术人才才是创新人才”。 了35所;约70%的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高校;美国学者 这一认识压迫了很多像现代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这样的 发表的论文和所获专利的数量均占据了全球教育和科研领 专才。1933年,伍德沃德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学年,除了 域的半壁江山。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化学成绩优异外,其他课程几乎都未及格,但却被麻省理工 探讨中国高校从中获得的启示。 学院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最终在1965年,因在有机合成上 一、我国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的杰出成就而获诺贝尔化学奖。而中国高校面对一个挂科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早在1993年,我国就提出国家财 多门的学生往往做出开除学籍的决定。另一方面,中国多数 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的目标。但2008 高校重理工科而轻视文科,对理工科学生的培养缺乏人文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只达到3.48%, 精神的教学,然而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即是说科学 2009年为3.59%,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 技术的发展应建立在人文的基础之上,真正的创新人才应 日本、韩国、印度的这一比例是4.7%~7.4%。有报道称,即使 兼备科技精神与人文精神,而中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轻视 中国的这一比例达到4%~6%,也满足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 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国的需要。以2008年我国GDP总值3O万亿元计算,如果 4.学校“重教轻学”的办学理念。目前,我国传统的大学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其4%,为1.2万亿元,将其中的 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过分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置 20%拨给高校,只有2400亿元。全国普通公办高校有1653 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教”的传授过程,而忽略了 所,每所只能分到1.4亿多元;全国普通公办高校在校生有 “学”的认知过程,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互动式教学和自主探 1600多万人,人均只有不到1.5万元。此外,中国的人均公 索能力的培养。“重教轻学”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结果,由于应 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 试教育本身就是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这就使得中 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 国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多是理论上的强者、实践中的矮子这 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 样的畸形人才。 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 5.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高校教师职称评 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 比,多看重教师的科研水平,忽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 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 师都忙着搞自己的科研,哪还有时间教导学生。 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因此,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二、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是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1.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美国院校的学制分二年和 2.高校扩招降低办学质量。高校扩招并不是近几年的 四年两种:二年制的院校多为技术专科学校和社区学院,主 事,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除少数年份外高等教育规模 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类似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四年制的 一直在扩大。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将大幅度扩大高等教 学校主要为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代表着 育招生规模,自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空前发展时期。1999 美国科研和教学最高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是美国高校的 年,扩招的头一年就比1998年多招了51万人;2005年,招 立身之本,每所高校对本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都十分明确,这 生人数达475万人,是1998年人数的4.4倍,扩招年均增长 让学生也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更能激发其学习的热 ——239.— 情和创新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美国,学生的教学问题 为各高校所重视,因此,没有一所高校会愿意聘请一位所谓 的不做教学的“研究教授”,且教师的晋升、终身职业和工资 也直接与其教学水平相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要 表现两方面:一是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开设的课程面广量 多,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在学业上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 和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潜力与特长。如斯坦福大学在本科 课程中设置了6000多门,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单独享受一门 课程,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而兴趣和个性是创新的前提。二是在课堂讲授上,老师对课 程基础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与老师讨论,也 可以不同意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自建一个小组 去研究证实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发学习研究的 过程,不仅能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也提高了研究问题的能 力,更极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美国高校老师习惯于用案例来讲 解理论知识,这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方式;另一教学 手段是小组实践教学,即老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 组,一组4~5人,然后教师给各小组布置任务,让小组通过 闭体的合作去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 牛的实践能力,也教会学生认识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4.科学与人义相结合。纵观美国大学课程改革的历史, 我们会发现其课程沿革历史可以归结为“选修制——集中 分配制——名著课程计划——通识教育计划——核心课程 圳”这样一条发展路线,但是,这些课程设置模式并不是简 的演进,而是齐头并进,各有特色,为不同的大学所青睐。 这足以表明美国高校把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看得同等重 要。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指出:“因为科学在各个领域所展 现的发展前景,科学和科学的思考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影 响力影响着非常广泛的人类活动。”他还说:“我们以说不出 莎士比亚5部戏剧的名称为耻,但如果你不能区分基因和 染色体,却不以为然……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所以,科 学固然重要,人文也不能轻视。 5.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斯坦福大学十分重视让本科生 (包括低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认为这是培养创新人才 重要的一环。现在,学校不仅鼓励学生与教授联系参与教授 的研究课题,而且鼓励教授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课题。 事实上,学校这一行为既利于教授也利于学生,学生能从教 授身上学到知识和经验,教授也能在学生身上得到灵感,这 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 三、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的启示 1.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 培养创新人才,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便是教育经费不足。教 育经费的投入第一解决的大问题便是高校扩招导致的师资 不足,师资力量的壮大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其次,有了足 够的经费,高校才有让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 2.正确定位创新人才。正确认识和定位创新人是培养创 新人才的前提条件。前文已经说过,“只有高学历的人才是 创新人才,只有科学技术人才是创新人才”这样的观点是片 面的。本文认为只要有基本的人文精神,精通本专业的专业 知识,同时拥有不懈追求、敢于质疑、持续探索、善于建构的 人格品质,这样的人就算是创新人才。 3.完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是 课程内容既包含人文知识又包含专业知识。创新人才首先 应具备创新思维,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前提, 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二是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应该只局限于 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 力。课堂教学最应摒弃的就是“满堂灌”,老师应注重课堂上 与学生的互动,以教学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 激睛,教导学生批判地看待已学知识,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 解。其次,老师要多布置课外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自由组队 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其综合实践能力。 4.产学研结合。“产”指产业,“学”指学校,“研”指研究机 构。产学研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 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 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这种模式在国外已取得了巨 大的成果。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 化和现代化的成长举世瞩目,可以说恰是产学研合作的兴 起带来国家的昌盛,这在今天已经是个世界现象,成功的例 证触目皆是,科教兴国已成共识。尤其在美、英、德、日等发 达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培植皆是由政府加以扶持和指导,从 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手艺财富化历程,敦促了国家经 济的成长。国外对产学研结合模式成功的运用为中国提供 了借鉴意义,但在对产学研结合模式的运用时应注意以下 两点:第一,中国的学校应该更注重精神的学习,而不是像 资本主义那样更看重经济。诚然,没有物质基础只追求精神 的崇尚是不自然的,但毕竟体制不同,所以中国的高校也应 有所不同;第二,产业化的重点是服务于科研与学术,重在 应用,结合实际需求,引领或推动技术进步。 5.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才是老师摆在第一位的任 务,一位教师职称的高低应取决于其教学能力的高低,取决 于其带出了几个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精神的学生,而非仅 是看教师本身的科研成绩。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很有必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讨论,从主客观 两方面分析了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美国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从教育经费、普遍认知、课程设置、教 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五个方面对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IN].中国教育报,2009—10—12. f2]王爱军.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 U】.中国电力教育,2011(8). [3]温家宝.重视教育科研经费占GDP比例【N】.法制晚报, 20l 1-02-28. [4]翟云.高校扩招的利弊及社会成本收益分析U1.科教文汇 (中旬-T1),2007(7). [5]朱宏.高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高效管理 教育,2008(3). (6]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卖践I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5—87. [7]张凤娟.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模式、特点与发展趋 势.教育发展研究.2011(3). 【8]张晓鹏.哈佛教改U】.上海教育,2004(10B). (责任编辑张海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