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复习专题二

2022-08-0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复习专题二
高2013级A部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总结

一、中国近代史概述:

1.时间界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概念: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国家,但实际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受殖民者控制,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是指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形式上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中国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不断发展壮大,是历史的进步。 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到1919)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到1949) 二、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考点1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 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南京条约》。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2)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即《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

1

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中英《虎门条约》)这就是说只要中国给其他国家好处,英国就可以同享。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3、《南京条约》影响: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最主要影响) 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1862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像)(可补充下此间的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如沙俄对中国领土的侵吞)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1、背景:

①国际背景: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

②根本原因: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国势强盛起来,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③直接原因: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蓄意挑起战争。 2、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 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阜,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向以上各口岸 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危 害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从此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了解大致意思即可) 赔款数额,大致相当于当时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迫使清政府为此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借款” (了解大致意思即可)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了解大致意思即可)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经,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了解大致意思即可) 《马关条约》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背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不断高涨。 2、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经过:1900年,英美等组成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攻陷了天津、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参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5、《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2 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

2

概况: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与英军作战。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黄海海战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爆发时间:1894年9月 2.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致远”管带邓世昌等。

3.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台湾爱国军民反割台,与日血战,显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在日本此后统治台湾的50年(1895年-1945年)里,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抗殖民统治和争取宝岛回归祖国的斗争。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兴起原因: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深。 旗号:“扶清灭洋”。 义和 结果: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团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运动 局限性:盲目排外,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和领导阶级。

影响:①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②义和团运

动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意义: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

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考点3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侵占整个东北。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成为抗日战争的开端。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4、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

(2)建立的过程: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③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④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2、正面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率领下同日军在平型关激战,取得胜利,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在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军队由李宗仁指挥,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 结果:未能阻挡日军的进攻。

原因: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3、敌后战场

(1)敌后战场的抗战

3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的百团大战,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在抗战的防御阶段,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胜利: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美英等国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关东军;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②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义:①国内: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国际: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注:还可以加上两三个重要问题阐释及拓展,参考《教材点拨》如: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分水岭?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